专家点评绑架案四大特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4:45 国际先驱导报 | |||||||||
“频繁发生的绑架事件如同在一个人最娇嫩的部位去狠狠踢上一脚,由此引起的后果可想而知。”——穆斯林长老会发言人贾巴尔 采访对象: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晓霖 绑架者:新生代层出不穷
在伊拉克能叫得出名号的反美武装原先就有近30个。4月份出现“绑架潮”后,新组织更是层出不穷,原因是绑架人质已产生更强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伊拉克绑架外国人很容易,武装分子在这方面并不用花太大力气。只要三五个人就能拉一支队伍,绑架人质。不过他们的立场比较一致,大都是反对美国、反对临时政府,自愿把本·拉丹当做领袖。 绑架对象:多元化、国际化 绑架对象包括军人、保安、承包商、卡车司机、记者,进而到外交官。不仅包括参战国家,也针对伊斯兰国家普通劳工。不仅针对外国,也针对本国人。伊拉克一家名为曼苏尔建筑承包公司的负责人拉阿德·马哈茂德在巴格达上班途中被身份不明武装分子绑架,而曼苏尔公司战后曾为临时政府承建过多座办公楼和兵营。这种以勒索赎金为目的的绑架活动十分猖獗。只是由于主要针对伊拉克人且没有明确政治目的而未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绑架策略:转向间接软目标 绑架人质的武装组织意识到,绑架活动既不会促成美军撤出伊拉克,也不会改变伊拉克政治和经济重建的方向。武装组织因而退而求其次,将绑架目标转向间接的软目标,绑架条件也向“务实”转变,但其斗争方向仍然指向驻伊美军。最近发生的绑架事件中,武装组织选中了多国部队中在伊驻军立场比较脆弱的国家,提出的条件对于人质所属国来说存在接受和妥协的可能。武装组织通过绑架外国人质,渲染了外国人在伊拉克随时可能会遭到绑架的紧张气氛和伊拉克社会的乱象,以阻止或延缓联合国以及其他国家参与伊政治和经济重建的步伐,意图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孤立驻伊美军和伊临时政府。 绑架目的:一箭双雕 绑架韩国人金善日是为了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求韩国撤军,一方面是惩戒金善日的宗教背景。扎卡维的网站上称:金善日是基督教徒,在伊拉克长期传播基督教,该公司营利的10%用于传播福音,是新的“十字军”,配合美军的军事侵略,因此应该将其处决。另一名遭到绑架并被斩首的美国机械师保罗·约翰逊受雇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事阿帕奇直升机的维修工作。这正是他命丧黄泉的主要原因。“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部在一份声明中称,他们杀死他是为了给“那些死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它所发射的导弹的弟兄们报仇”。(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李慕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