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宏观调控凸显三大改革迫切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8:2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陈二厚)今年上半年,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随着调控作用的逐步到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实现全年经济软着陆的目标,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透过本轮调控,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种种矛盾也引起上上下下广泛关注。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根子上都要依赖于相关改革的配套和推进。权威人士认为,在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时刻,改革,也处在新的关口。

  “投资热、消费凉”,经济运行中结构失调的矛盾急需以改革为动力加以校正

  投资增幅一度居高不下,是本轮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发动者”。今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2.8%,其中房地产投资增幅达34.6%,在投资高位运行的拉动下,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高烧不退”,煤电油运供求关系全面绷紧。针对这种状况,中央及时出台调控措施,牢牢把住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有效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干快上的势头。5-6月,各项投资增幅开始理性回落。

  和投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市场却一直显得增长乏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消费率仅为55.4%,是1978年以来25年里最低的水平。

  “投资热、消费凉”的背后,反映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凸显出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矛盾。

  结构失衡的矛盾需要以改革为动力加以校正。早在本轮宏观调控一开始,中央就牢牢抓住问题的实质,不是简单地限制几个过热行业的投资规模,而是坚持控制经济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有保有压的原则。除采取加强土地管理、控制信贷增速、提高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控制总量的措施外,同时加大对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的调整力度,着力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比如“三农”支出,中央财政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投资800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入农民口袋,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据测算,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增长0.8%。专家指出,随着过热行业逐步得到控制,消费问题也更加突出。要解决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问题,应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从目前看,改革正围绕几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充分发掘9亿农民的消费潜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创造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把改革发展、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增加人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才能切实拉动社会消费,靠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局部过热”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问题,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本轮经济局部过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上存在越位和错位。为片面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干预市场和企业,甚至越权审批项目。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信贷和土地紧随其后,大量的“形象工程”拔地而起,为投资热推波助澜。

  规范和转变政府职能,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约束其投资冲动,一直是本轮调控的重要着力点。4月28日江苏“铁本事件”被严查;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所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物流园区等项目,同时清理对投资项目的贷款,整顿土地市场。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约束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了投资冲动。

  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职能上越位和缺位,表面上是受片面政绩观的驱使,背后反映的是相关体制的缺陷和不健全。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已显得刻不容缓。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结合目前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提高公众参与度和依法执政水平。其次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完善中央财政支付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行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将大部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明确投资风险责任,加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和市场引导投资的作用,严格限制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高代价”的经济增长使资源环境压力凸显,改革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背后,一方面是投资规模的拉动,同时也是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然。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GDP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约占世界的13%,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的25%。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使我国的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也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专家指出,面对我国的资源国情,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等资源的瓶颈制约,改革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一方面要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如何进行科学、理性的选择,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努力。

  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核算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考核体系;以税收、贴息、补贴等经济政策约束企业能耗、支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同时推进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