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CCTV中国财经报道:演出市场票价谁来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9:16 CCTV中国财经报道

  记者:张凤祥 刘志强 顾洪东 庄小东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收看《中国财经报道》。您现在看到的大屏幕里是迪斯尼冰上巡演的片段,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今天中国北京的观众也可以欣赏到这精彩的表演了。

  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演出市场非常活跃,真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我现在手上就有一大堆近期北京的演出海报,有交响乐,有芭蕾舞,有话剧,有歌剧,还有大牌歌星的个人演唱会。古典的、流行的,真可谓门类齐全、目不暇接。我们再来看看票价,这些演出最便宜的一张票一百元左右,最贵的一般都超过千元一张。说到这儿您不禁要问,一千块钱看场演出,值吗?它和中国人的收入能成比例吗?如今这演出市场票价是不是有点儿虚高,这里面有没有水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几位演出项目的主办者。

  陈纪新,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近年来京城许多有影响的演出都是由她操办的——1999年张惠妹的个人演唱会、2001年紫禁城的“三高”演唱会、2003年华纳十周年群星演唱会和刚刚结束的“小天后”孙燕姿的巡回演出都是她的得意“作品”。然而,这样一位在业界有着较强影响力的人物,说起演出市场却“哭起了穷”。

  陈纪新说:“市场票房非常不稳定、不确定,我觉得从去年开始很多演出商,包括今年以来,可能港台歌星前几场演出基本都是亏损或是将将持平,没什么赢利的,孙燕姿如果不是有赞助费进来,这个项目一样亏损。”

  据了解,孙燕姿北京演唱会最高票价是1200,最低票价是180,而且票卖的也不错。如此高的定价加上良好的销售业绩,演出商还说单单靠票房很难赢利,是不是这个市场的定价机制出了问题。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陈纪新说出了一些不算内幕的“内幕”。

  陈纪新说:“大型演出在体育馆里很难收回成本的。因为制作成本非常高,包括这么一个大团要从国外来回飞,从新闻发布会开始的国际机票,所有他们来的接待、工程制作、场租全部的费用加到一块很高。”

  而据陈纪新介绍,明星们的出场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

  记者问: 孙燕姿的出场费呢?

  陈纪新说:这些事不想讲,这都属于商业(秘密),签保密条款的。所以我不能说。00:19:45 我认为孙燕姿她个人拿的钱很有限的。我们(1999年)做张惠妹时,她演出费也很少,它主要是一个大团队的制作费,从作曲、编舞、排练各种费用,给它节目制作费很多。你想她自己要有舞员,那么多编舞要请音乐的人,整个节目设计、服装、发型、化妆,它一堆的人。

  据陈纪新介绍,孙燕姿在内地另一个城市演唱会的场租就是七八十万,再加上当地的治安费,两项相加就超过了一百万。北京首体这个项目总成本近六百万元,而票房收入刚刚达到四百万元。由于有国内一家著名饮料企业的赞助,陈纪新操办的孙燕姿演唱会还是挣了一些钱。

  主持人:刚才看了陈纪新的介绍,大家可能会想,演出的制作成本在哪都是需要的。为什么我们这单单体现出很高的票价,而在国外或在港台就不是。其实这个现象还真存在,据了解,同样一个香港大牌歌星在香港的演出最高票价一般在五、六百港币左右,而在北京最高票价却可以卖到一千多人民币,而香港人的人均收入却比内地人高出许多。莫非这演出市场也有一些“中国特色”。

  据记者调查,如今这内地演出市场还真有一些“中国特色”,这就是“团体购票”。李志祥是中演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他们公司引进的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和百老汇的经典名剧《猫》在京城曾经一票难求。对于团购的力量,李志祥是深有感触。

  李志祥 说:还有一类人群它是比较有特点的,不完全是市场的东西,它可能是团体购票问题,这种团体购票形式比较多样,有的是我单位买过之后我送我的客户,我送我的朋友,这是很大一个群体。

  据李志祥介绍,团体购买者往往会成为演出市场价格的拉动者。

  李志祥说:象这样团体它对票价的高与低就可能在意的比较少,甚至你定的高一点,这些买票的团体可能更有面子。00:53:08 现在一场演出你最高票价定的是100多块钱,人家会觉得挺奇怪,为什么别人的演出都是600多,你的演出是100多、200多,是不是这个演出不好。

  对于李志祥的说法,时代新纪元的陈纪新有着同样的感受。

  陈纪新说:在中国在北京做演出,我想在外地也是一样的,基本卖票卖两头,最高的和最低的(容易卖)。最高的为什么容易卖,比如我们最典型的“三高”曾经卖到2000美金一张票,这个全世界都没有那么高。是因为我们很多贵宾票或者叫嘉宾席其实都作为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公关票,它的购买方并不是老百姓兜里的钱,而是一些企业的公关费用,当时我就跟他们讲,我说吃一个鱼翅上千块钱,我看不如看一场演唱会,总之都是公关嘛。

  由于有着对国情的深刻了解,陈纪新、李志祥他们的生意一直做得都比较顺。据李志祥介绍,《猫》剧在北京演出期间,团购就曾达到百分之三、四十。

  主持人:高额的制作费用和大量的集团购买者致使北京等地的演出票价高高在上,降不下来。但这些仍然不是高票价的全部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演出主办者也好,或者叫做各方参与者也好,慢慢的把老百姓看演唱会、听音乐会这种娱乐消费贵族化、奢侈化而不是将它大众化。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原因呢?广告之后我们再来看记者的调查报道。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欢迎继续收看。还是以香港为例,一个大牌歌星开演唱会一般都是连演二、三十场,而很少像在北京那样只演一、两场。当年梅艳芳刚走红的时候就在(香港的)红堪体育馆连演二十八场,被人戏称为“梅二八”。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同样的产品,做得越多,单位成本越低,那么,我们的主办者为什么不多办几场演唱会来使成本降下来呢。

  宋柯是北京太合麦田音乐公司的老总,这位清华毕业的高才生是当今中国艺人经纪界的重量级人物。其麾下的签约歌手周迅、朴树等正成为新一代的偶像艺人。有着多年海外生活经历的宋柯说起中外演出市场的区别总是滔滔不绝。宋柯说:演出消费在国外它其实就是大众消费,它是一个习惯性大众消费。既然是大众消费,我们说一个最简单,它薄利多销。所以你像国外歌手,一演都不是一场,绝对不是一场,一般都是巡回。

  在演出项目的具体操作中,灯光、舞美等制作费用和宣传费用一经投入就成了固定成本,演的越多,单场的成本就越低,门票也就有了下降的可能。宋柯还是以香港为例说明在那里看演出已成为一种大众消费。

  宋柯说:当年市场好的时候,动不动连演三、四十场,当时像许冠杰,早期谭永麟,现在即使已没有那么好的市道,但至少也要演个十场、二十场的。00:55:40 它的门票票价可能几十港币,最多一、两百港币,那他的月收入可能上万港币。对于普通家庭,他觉得一百块钱不是一个大的事情,他觉得作为大众消费的一个日常项目,人觉得周末就应该去听一个演唱会,或者我喜欢这个歌星我买票去听他的演唱会,这是我的一个习惯。

  据宋柯分析,内地的演出市场没有形成低票价的良性循环是与主办者奇货可居的心理分不开的。另外,市场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就没有人愿意率先打破它。

  宋柯说:流行音乐的消费没有真正进入到大众层面,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进入到大众层面。你不是想看张学友嘛,那就是谁有钱谁来看,因为我只有一场,我只有一万个座位,其他你没有钱的,可能就看不了了。流行音乐很多演出它应该像这种概念,其实应该连演,它为什么没有人敢这么做,我觉得第一,演出商他不敢承担长时间的(演出),他不相信这个消费能力。他可能觉得看演出的就那么多,比如我做十场,我前三场卖出去了,后七场我卖不出去,我是不是就亏了,可艺人这边同样要很高的出场费。各种成本算下来,他就不敢连演十场。

  就连中演这样大型国有演出公司也希望有人带头来打破这种流行演唱会只演一、两场的宿命。

  李志祥说:也许某一天有人愿意尝试我的票价就定的比较地低,我吸引更多人,这也不见得做不成,但到现在好象还没有先例。

  而据宋柯分析,我们的文化产品分类还不够清晰,不管什么演出都想追求高票价的路线,这也是不对的。

  宋柯 说:有些人的演唱会可以定得贵一些,你比如刘欢演唱会可以定得贵一些,为什么?他的歌迷至少都是三十岁以上。比如周杰伦的票价就不应该定得很贵,因为他的歌迷基本定位在25岁以下,那消费能力(有限),尤其十几岁的小孩他消费能力没那么高。我个人建议周杰伦(个人演唱会)可以连演十场,每场票价就定二十块钱,那(肯定)场场爆满,小孩就把这当做日常的事儿去干了,我觉得这也很好,为什么不这么干。

  主持人:据了解,从本周开始,美国迪斯尼100周年奇幻冰上巡演团将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连演十二场。票价也是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最低80元,家庭套票三张360元。主办方中演公司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能够使我们的演出逐步与国际接轨。其实作为演出市场重要参与者之一的艺人也是非常渴望与观众直接的面对面。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歌手常宽,这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走红的歌手,近些年显得不温不火。也许是岁月的磨砺,常宽看上去十分的沉稳与成熟。常宽就是一位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观众直接的交流的艺人。

  歌手 常宽 说:国内演唱会比如刘欢、韩红他们在首体演出,他们努力了很多,只可以演一场,还没有排练的时间长,这样的演出不是一个正常的演出循环,而是每个人的机遇和每个人的地位总结他们可以开一场演出,但不是一个正常的演出循环系统。我认为一个歌手一年起码演一百场,无论是酒吧,无论是两百人的地方,无论是五万人的地方,应该有100场。如果歌手天天不唱歌,只是在电视里做节目,只是在电台里打榜,他一年的演出没有个八、九十场的话,我觉得这样的艺人,当然不是艺人的水平问题是我们国情的问题。我看过国外很多乐队十年演了三千场。

  而象朴树这样出道不久就开始走红的歌手对于记者的采访更显得直接与坦白。

  歌手 朴树 说:我觉得音乐是分享,我希望和所有人分享音乐,分享好的感觉。同时我也需要谋生,我也需要从大家口袋里赚钱,就象卖唱片一样。

  解说:崔健,这位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人说起目前的演出市场,显得十分的不理解。

  艺人 崔健 说:我觉得(演出项目)它有一定它的成本,这个成本只有行内的人才能知道它产生的原因。我个人不太理解这个行业。我觉得好象港台明星他们并不是开音乐会,他们好象是观众见面(会),他们抓住了一种心理,人们更想见他们,而并不是听一场音乐会,他知道观众花多少钱都来,不愿意来的人,你可能给他钱他也不愿意来,有这种心理存在吧。

  主持人:记得二十多年前,谁家里要是有一台彩电那肯定是挺大的事儿。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彩电太贵了,一年的工资还买不了一台。现在就不一样了,随着彩电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家电作为一种产业也就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现在的演出市场也是同样道理,当大多数人半个月的收入才能买一张演唱会门票的时候,作为一种产业,演出市场还有很多路要走。好,谢谢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明天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