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购揽得独门绝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04:54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潘田李耀宗 记者昨天从上海电气集团了解到,这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即将收购控股日本车床业的“鼻祖”———池贝株式会社,通过这种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这并非上海电气在国际并购市场上的初试牛刀,它两年多前收购改造的日本老牌印刷机企业秋山已经连续两年盈利,德国著名车床企业沃伦贝格也在不久前被它收入囊中。
上海电气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接连出手,仅是上海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缩影。截至2003年底,上海共批准海外投资项目757个。中国在海外的每10元投资中就有1元来自上海。 相继收购沃伦贝格和池贝这两家海外企业,上海电气并不是在散乱出拳。沃伦贝格是国际上生产重型数控车床的顶尖企业,2米以下的机床设备恰是它的空白;而这正是池贝的强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是我们进行国际并购的思路。”上海斯迈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大雄说。斯迈克是上海电气旗下负责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子公司。 上海电气这三宗并购案的资金投入都不算大,但命中率却非常高。在收购秋山时,上海电气联手香港某投资集团各投资450万美元,收购当年就使原来进入破产程序的公司盈利。收购改造后的秋山国际2003财年税后净利为84万美元,收益率达到10%。这是中国国有资本收购兼并日本企业的第一个案例,可谓“开门红”,并引起了日本国内媒体的强烈关注。日本官方的《2003年产业白皮书》将这个规模不大的收购引为典型外资收购案例。 对于陈大雄这位上海电气数次跨国收购的操盘手来说,秋山等企业的盈利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民机器厂等企业花费近300万美元购买海外技术,却发现,有了“知其然”的图纸技术,却没有“知其所以然”的工艺诀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当时负责国际合作的陈大雄印象颇深:机电系统内,尽管合资企业成立了上百家,由于不处于控股地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并不乐意将核心技术引入中国合资企业中。 “以收购买技术”成了新的技术引进思路。为了搜寻合适的收购目标,1999年,陈大雄奉命赴日本开设了一家贸易公司,一边做贸易,一边融入日本主流企业,收集情报。适逢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当地的贸易商朋友提供了一长串濒临倒闭的企业名单供陈大雄选择。秋山和池贝就是其中的两家。 “上海电气决策层大力支持海外并购,看中的不是厂房等硬件设施,而是知识产权这样的软件。”陈大雄说。通过一系列收购,上海电气已经拥有了20多项核心技术。秋山拥有“双面胶印”的核心技术,收购秋山后,上海电气以最快的方式掌握这一全球领先的技术。上海电气还将一部分技术转移到国内生产,发挥了本地高素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