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如何看待火箭工程师擦皮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09:1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工程师精擦皮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目前,有许多企业纷纷表示,要聘用陈星羽。 知识分子“倒鸡蛋”、北大学子卖肉、工程师街头擦皮鞋……对此,人们不免有所感慨。
火箭工程师陈星羽街头擦皮鞋一事,也引起了本报读者的关注,其观点也有所不同。今天,本报特选登两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编者 背景介绍:在陕西省咸阳市一个街头的旮旯里,正值不惑之年的火箭工程师陈星羽在扯起的“工程师精擦皮鞋”的横幅下,为过路人擦皮鞋……此事在当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陈星羽198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导弹火箭发射技术专业,曾先后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兵器工业总公司下属的202研究所工作,参与过多项高科技设计项目,曾获全国星火计划金奖和全国“八五”星火计划优秀奖及国家专利。 1992年,咸阳市以科技人才身份将其引进到市科委,并被任命为下属的咸阳星火科技总公司通讯设备厂厂长、总工程师。后来,公司倒闭,陈星羽也随之失业。 虽然他此后也办过公司、开过饭馆,但终因不是做买卖的“料”而资不抵债。面对妻子下岗、老父有病、孩子上学和工作无望的窘境,他无奈之下于今年5月干起了擦皮鞋的生意。 生存第一没必要大惊小怪(武汉姜文兆) 火箭工程师陈星羽摆摊擦皮鞋一事,近来被某些传媒和个人很是炒作了一番。其实,想想“人各有志”和“适者生存”两个词就会晓得:工程师擦皮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在“大锅饭”越来越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师为生存需要去擦皮鞋不失为一种选择,即便是暂时性的过渡。靠自己的诚实劳动维生,又不“坑蒙拐骗”的,有什么可惊惊乍乍的呢? 首先,如今工程师这一职称,不说俯拾皆是但也相当多,待业群体中并不鲜见 既然如此,其中有人去擦皮鞋就是正常的。不管陈星羽以前学的什么专业,哪怕他学的是“原子弹和宇宙飞船制造”专业,也得接受社会和实践的检验与选择。 其次,某种意义上讲,生存是第一位的在没有免费“午餐”或者天上没有馅饼可掉的情况下,工程师以自己“擦皮鞋”的劳动获得生活资料“何怪之有”,他总不能就那么“守株待兔”吧? 第三,工程师擦皮鞋并不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无论是他自己或任何方面均没错。虽然陈星羽干过咸阳市科委下属厂的厂长等,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而且也不能以此证明他干得就十分出色,否则企业怎么会倒闭。所以,如果现实中陈星羽能够胜任导弹火箭专家,固然是正确的选择。然而他若能够擦好皮鞋并且生意兴隆,同样是很不错的选择。有人来找他擦皮鞋,相对而言也是社会对他的一种“需要”。至于做“火箭导弹发射”的工作,还得看可能性和现实性,不是想干就可以干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浪费人才”、“社会悲剧”之类的说法实在是小题大做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人才浪费(大连侯文学) 作为一名在科研上颇有成就、正值可以出成果年龄的火箭工程师陈星羽,落到失业后到街头上擦皮鞋的地步,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件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和启示。 启示之一:重视人才不能只成为时髦语 近年来,各地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又是放宽准入条件,又是建立人才库,又是高薪聘请,似乎对人才重视得不得了。然而,陈星羽的被遗弃,倒使我们对一些地方对人才是不是真正重视产生了怀疑。 启示之二:对引进的人才一定要负责到底 陈星羽是1992年作为专门人才由国家研究机构引进咸阳市的,也曾被委以重任,但在他所供职的公司破产后,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儿,成了惯于推诿的官僚主义牺牲品,且一遗弃就是十多年,不能不令人惋惜。 启示之三:人才市场离不开宏观调控 人才市场如同经济市场一样,也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对那些在专业上有造诣的特殊人才,政府及人事、科技管理等部门,有必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用“有形的手”管一管“无形的手”,即作出适合发挥其作用的安排。 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注重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形成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果真做到这一点,火箭工程师就不至于沦落街头擦皮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