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宏观调控为契机 浙江招商引资在困境中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15:26 浙江在线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浙江引进外资额虽持续增长,但增幅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根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的统计资料,2004年1—6月,浙江引进外资项目数为1949家,合同外资金额69.83亿美元,实际外资金额29.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外资项目数量下降2.4%,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外资金额分别上升42%和37.7%。而2003年上半年与2002年上半年相比,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外资金额的增长幅度分别是39.7%、54.7%和63.3%,增幅分别回落42.1%、12.7%和25.6%。目前合同外资增幅已呈逐月回落态势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今年6月合同外资13.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而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5月合同外资增长24.9%,4月份增长44.2%,3月份增长60.8%,2月则增长了111.2%。

  开发区是浙江利用外资的主战场,从开发区成立至2004年6月底,全省开发区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7544家,合同外资金额278.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6.4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4.81%、50.35%和49.96%。但近期浙江开发区利用外资情况如何?我们可通过分析浙江开发区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状况,来把握浙江利用外资的总体状况。

  2003年中央对以开发区为重点的土地市场开始进行清理整顿,浙江县级及以下开发区(园区)已因此全部撤销。浙江758个开发区仅保留134个。目前全省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已缩小到1257.06平方公里,比整顿前减少3316.76平方公里,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面积已全部予以核减。撤销的开发区(园区)个数和规划面积分别占原总额的82.3%和72.5%。

  由于今年上半年国家又加强了宏观调控,并半年内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银行信贷政策也开始紧缩,加之电、水、油等重要资源严重短缺,浙江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开发区来说,以前是花很大力气项目进不来,现在是项目进来了,却没地、没电、没油、没资金。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幽默地说:“开发区由清理整顿、宏观调控之前的‘香喷喷’,变成了现在的‘臭烘烘’。”一些开发区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开始对开发区的存在、发展心存疑虑,部分开发区因此陷入困境,招商引资处于停顿状态。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资料,2004年1-6月,浙江开发区每月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4.35、6.61、6.65、6.65、5.26、6.63亿美元,排除1月春节的影响,上半年各月新引进外资的增长速度基本是原地踏步。5月份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也是下降的。

  省长吕祖善认为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了契机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政府近日召开了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和副省长钟山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浙江开发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

  通过会议记者也了解到,在国家宏观调控、清理整顿之前,由于竞争激烈和指标压力,浙江一些地区的外资引进仍停留在粗放型增长阶段:

  第一,由于对开发区功能、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开发区存在“滥、小、散”现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村级开发区。

  第二,层次不高。首先反映在土地利用率低下。开发区内许多企业搞大绿化、大广场、大马路,浪费有限土地资源;浙江每亩土地平均投入40万元,而苏州新区是200万元以上,发达国家投入水平更高;容积率不高,绝大多数是一层厂房;其次是部分开发区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备;有的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如擅自改变划拨土地或协议出让土地用途;此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这种“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旧占主体,对资源需求相当大。而浙江陆域面积只有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陆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而且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人均只有五分地的浙江,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在全国却名列前茅,但高速的经济增长与有限的土地供应已开始形成矛盾:土地指标年年有缺口:早期投资者占用廉价优质土地资源,但产业陈旧效率不高,却始终不能迁徙;新投资企业所属产业先进,效率高,却没有适当土地可容纳。与此同时,浙江利用外资在能源消耗、环保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为吸引外来企业,往往不设门槛,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在本国不能生存,就改换门庭,乘虚而入;一些园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引进项目存在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潜力较小的弱点。浙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无法继续承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农民利益保护不够。一些地方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压价征地,克扣、拖欠征地补偿费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大力发展经济是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生活更美好,但如果只追求短期发展速度,把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都用完并产生大量污染,即使我们目前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可子孙后代怎么办?难道发展经济就是要建立在吃子孙饭的基础之上吗?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呢?

  吕祖善认为,对浙江开发区存在的这些问题越早认识早解决,就越早赢得主动,否则以后面临的局面将更被动。因此,中央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非常必要,对促使包括利用外资在内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所以应,打消顾虑,变挑战为机遇。

  面对各种问题和资源短缺 浙江开始走出自己的招商引资道路

  吕祖善在此次开发区会议上强调,应集中精力做精做强保留下来的开发区。

  记者注意到,吕祖善强调的是做精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强,其实质就是要在深化规划和集约发展上下功夫。

  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方面,将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提升,从单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从简单加工贸易向拥有高新技术转变。严设园区准入门槛,控制高污染产品进入。对缺乏总体规划、分布零散、产业导向不明、环境基础设施不全、产品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要治理整顿,要形成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的环境。

  《浙江省开发区条例》的制订工作已纳入省人大工作议程。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造成开发区自身法律地位不明确,开发区服务职能和管理的独立性进一步弱化。《开发区条例》如果出台,将为明确开发区地位、体制和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对开发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浙江开发区招商引资已面临电、油、地严重短缺问题。

  首先是土地紧缺。

  由于没有新土地可供,以前是土地等项目,现在是项目等土地。与土地供应短缺相反的是,许多开发区当前的招商引资却出现空前的好形势——来考察的企业多,进区企业质量好、大项目多,特别是日、韩企业投资大幅增加,欧美企业投资也已起步。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近期调查显示,由于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对在谈项目难以提供候选地块,对签约项目或登记注册企业也无法供地,导致企业无法按期开工。据浙江各地不完全统计,已批项目因用地不能落实而导致难以动工兴建的有429个;在谈项目因土地问题推进困难的超过200个;因土地问题导致“流产”或转移投资地的项目近百个。如萧山经开区上半年有32个在谈项目因无法签订土地合同而搁置,64个已批项目由于建设用地停止审批影响了项目建设;平湖经开区今年1—4月有8个项目流失,合同外资6000多万美元。

  有限的土地资源也迫使各地对土地的使用开始精打细算,引进外资也不再拣到篮里都是菜,而是着重考虑投资密度、容积率、产出能力、对产业链带动力及对环境的影响度。

  其次是电力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浙江除舟山、衢州等地电力供应尚能平衡外,其它市地均出现严重电力缺口,浙江已成为全国最缺电省份。目前全省普遍实行“停三开四”,随着夏季高温来临,一些地方准备“停四开三。”电力供应的制约已给外商投资企业的建设、生产和经营带来严重影响:部分外资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现有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接了订单却完不成任务;个别地区出现已办企业生产线外迁现象;虽然各地采取了用电补贴和鼓励企业自发电等应急措施以缓解用电压力,但自备发电成本高,电压不稳,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浙江省政府也在加快电厂建设,但受建设周期影响,短期内电力短缺仍将持续。

  再次是国家信贷政策收紧。

  国家信贷政策收紧后,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外资企业投资配套贷款、企业增资扩股、技术改造及生产经营均面临资金困难;银根趋紧也对开发区建设造成新压力。

  最后是投资环境面临压力。

  由于上述问题,短期内影响了外商投资信心,对浙江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近期一些开发区收到的外资企业投诉信明显增多,主要投诉当地领导不守信用,招商时允诺的条件不能履行。有的外资企业甚至与招商部门打起了官司,政府信用受到威胁。

  上述突出问题不仅开发区存在,也普遍存在于浙江其它地区。

  面对种种难题,开发区老总们开始了经验交流,部分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已开始出现自家特色,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招商引资一大亮点,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事。

  第一,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措施包括收回“空地”再招商、评估项目、盘活存量、提高厂房容积率。各开发区对进区项目正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对未按期开发建设的土地依法收回,安排新批项目。

  嘉善经开区对已批租一年以上、近期又不能开工的项目,通过与业主沟通,把土地置换给急于上马的新项目。由于历史原因,个别企业容积率没有达到要求,为在现有情况下有效利用土地,开发区鼓励企业在原来一层厂房基础上加层,对厂房设计进行调整。

  宁波经开区则集中力量抓项目开工建设:对因投资者原因未按期开工的项目用地进行调整,对注册资本未按期到位的项目土地价格予以上浮,对已落户企业后续项目的建设预留用地进行调查清理。为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宁波市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不得超过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0。宁波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试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管理,这些控制指标由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单位用地面积等不同指标构成。如行政办公及写字楼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3,商业金融项目容积率不低于1.5;国家、省级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内土地每公顷投入不得低于3825万元,其他地方不得低于2250万元。

  余姚市出台了鼓励转让存量土地厂房政策,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以盘活土地存量。同时鼓励建设多层厂房,节约土地资源。慈溪市集中兴建标准厂房,出租给投资额不高的中小外资项目,解决部分外资项目占用土地多而分散的问题。

  第二,提高利用外资层次和门槛。

  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源紧张状况,浙江开始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项目上,着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龙头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

  由于能耗高、用电量大、对环境有污染,来自香港的一投资近3000万美元的不锈钢制品项目近日被明州工业园区拒绝。今年初以来,已经有五、六个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因投资密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等原因被明州工业园区舍弃,投资额累计超过1亿美元。余姚市今年初以来也拒绝了10多个拉丝、酸洗、电镀和一些国家限制类项目的外资引进。

  民营经济发达、民间投资活跃的宁波,对外资项目最大的渴求已不在资金,而是技术和管理,对产业领域的填补、配套和带动能力以及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强的项目他们最渴求。宁波市政府也一再强调引进外资项目一定要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相结合,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市产业布局相配套,有取有舍,以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中的关键性、稀缺性环节因此成为招商的“座上宾。”鄞州区去年引进的外资项目中,纺织服装和汽配项目占四成以上,外资龙头企业的引入形成了纺织服装和汽配两大产业链,去年两大产业销售总额达130多亿元。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对原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鼓励其增资扩股。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

  宁波经开区从今年初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今年1—4月,拓普电器等21个项目开始增资,总投资增加2.5亿美元,注册资本超过1亿美元。目前海宁已有三家纺织企业进行了增资,每个项目的增资额都超过500万美元。桐乡的联诚科技和比萨服饰也分别增资501万美元和301万美元。

  第四,创新引资主体,促进民企引进外资。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以民引外”正成为浙江利用外资新的突破点。

  花钱替民企包装引资项目,这是鄞州区招商局今年办的一件新鲜事。

  通过对全区民企嫁接外资意向进行调查后,鄞州区招商局出资30万元,邀请世界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30个重点“以民引外”项目进行策划包装。这30家民企细分为区内行业龙头型企业、行业成长型企业和传统优势型企业。此外,鄞州区还建立了一个详细的民营企业合资合作、产权转让项目信息库。在鄞州区,有18家民企在全国同行业中排第一,36家名列前5名,他们的引资对象十分明确,就是国际上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今年的浙洽会上,鄞州区专门举办了民企外资嫁接推介会,引起到场400多位外商的浓厚兴趣。该区招商局还准备邀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区内民企进行国际融资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与德勤合作,寻找一批国际风险投资基金。

  除鄞州区外,余姚市今年还推出25个重点民营企业引资项目,以余姚的产业配套优势为切入点,开展针对性招商。北仑新区准备吸引台州、温州等地的民营企业落户,通过后者扩大“以民引外。”慈溪市今年已组织5个民营企业招商团赴外地开展招商活动。

  通过民企引进外资,重新整合、利用民企的闲置厂房、土地资源,正成为浙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民企也需要引进外资缓解资金压力。把民企推向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也是浙江持续利用外资、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优化经济结构的长远之举。浙江要想保持利用外资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发挥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靠民企力量吸引外资。浙江民营经济虽然起步早、发展快、竞争力强,但要实现质的飞跃,也需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的机遇,借助外资力量,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和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以此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而民企的不断壮大,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稳固,也吸引境外企业与民企合资合作,这是双赢。

  宁波鄞州区推行“以民引外”招商引资策略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民引外”也成为今年余姚确定的利用外资重要突破口。1-6月余姚新批三资企业67家,合同外资3.15亿美元。其中合资(作)项目26家,认缴外资1.8亿美元,分别占同类项目的38.81%和57.14%;上半年余姚“以民引外”比例已超过“以外引外”,而且“以民引外”正由“借船出洋”向“强强联合”发展。

  第五,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浙江第三产业外资项目已明显增多,这些项目占地面积较少,水电需求量较低,不仅有利于缓解浙江资源现状,对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与国际接轨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产利用外资过少曾影响了浙江三产服务业的同步发展及为二产配套服务的能力。

  近来浙江开发区正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咨询、中介服务类外资机构。今年宁波市首次对引进三产外资项目开展考核,各级招商部门普遍加大对三产外资的引进力度,基础相对薄弱的旅游开发、物流、物业管理等领域也成了三产引资重点。从引资效果看,不少三产外资项目补上了产业链空缺。如投资额达1200万美元的吉斯达(宁波)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宁波首家外资信用担保企业。宁波市体育系统也首次引进外资,市体育中心与美国西格集团签订了为期6年的市游泳健身中心委托管理协议,首开国内大型公益性体育设施委托外资企业经营管理先河。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统计数据:2004年上半年,浙江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是11.62亿美元,同比增长77.3%,远高于第二产业37.9%的增长幅度。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浙江目前制造业比重过大,挤占了第三产业的用地。从土地成本来看,商业用地一般是每亩25万元,而制造业的工业用地低于15万元”。

  由于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多数地区每亩土地价格都在6-9万元之间。低价出让土地与农民的安置补偿不到位之间也形成了矛盾:一些开发区通过压低农民安置补偿标准,以低于省政府规定的土地出让最低保护价来招商引资,导致一些农民不满。温州经开区的解决方法是:将所征土地返还15%,其中10%用作二产,5%用作三产。二产用地集中租赁给企业,年租赁费每亩2万元以上;三产用地进行拍卖和挂牌出让,每亩价值约300万元,拍卖所得不直接分配到户,而是购买房产或商场供出租。据测算,农民每被征一亩地,今后每年净得至少1.1万元,确保了被征地农民可得到长期性较高收入,深受被征地农民的欢迎。

  第六,加强宣传,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杭州经开区以萧山机场被批准为一类口岸机场为契机,主动与机场方面协调配合,探索开发区在萧山机场的直接通关模式。在软件方面,其更想通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亲商”、“安商”服务,弥补投资硬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近日杭州举办的“中国开发区协会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投资促进会”上,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公布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事务所对我国75个城市开发区日资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投资环境评价报告,杭州经开区综合评价指数全国最佳。

  杭州优秀人才非常多,杭州与日本通航后,从日本总部到杭州只需要3.5—4个小时,对商务人士来说非常方便;浙江民企多,对日资企业来说,它要调配零部件等也比较方便。日资企业泰尔茂1995年就来到杭州,10年来在杭州产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益,于是其实现了三次增资计划,总投资达到9800万美元。

  各地、各开发区也积极走出国门,通过各种推介活动招商引资。有意思的是,在对外招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出了邀请浙江民企去当地投资的信号,不仅有匈牙利之类的发展中国家,更有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浙江民企的发展成就。

  怎样使浙江利用外资更好地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第一,对利用外资中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浙江乃至全国招商引资评价和考核体系。

  由于各地对招商引资的考核多以数量为基准,并没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放在首位来考虑,以致出现优惠政策上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不考虑污染和投资质量,也是招商引资中出现土地供需矛盾的主要缘由之一,因此对招商引资的考核不应再以引资数量而定。国外主要看引进企业缴纳的税收高低、解决就业人数多少、带动产业链投资效应如何。而在浙江、在中国许多地方只要外资能进来就万事大吉,即使外资企业缴纳的税收还不如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和各种补贴之和,即使外资实际到位率不高、质量低、污染大,仍然是利用外资形势一片大好。

  第二,开发区必须有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就全国而言,凡利用外资做得比较出色的,一定有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招商引资应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再制定招商引资战略。如宁波经开区依托北仑港优势,引进一批与港口配套的能源、石化、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以临大工业港为主要特色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而有的开发区是工业、居民和城市的大杂烩,缺乏特色。这种局面不改变,今后发展更被动。

  第三,开发区种类、层次不同,国家政策也应有所不同

  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耕告诉记者,他们招商引资的对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内许多企业从事软件研究、集成电路设计等,这类企业土地需求量小,几间办公室即可;而引进的制造业原本就具有投资密度和产出率高、污染小等特点。土地政策收紧后,高新区在产业导向上,对占地面积大、投入资源多的项目基本不考虑,并通过收回闲置土地、调整利用已出让土地,提高高新区建筑高度、密度和绿化率,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土地政策的调整,目前来看对杭州高新区利用外资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从长远来看肯定不利。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和地位,希望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能区别对待,给予一定优待。

  的确,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是否可以不再一刀切,而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呢?

  由于竞争激烈和招商指标的压力,浙江一些地区目前引进外资仍停留在粗放型增长阶段。一些地方应正视资源紧缺的现实,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引进占地少、能耗低、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上。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应提高项目建筑容积率和有机构成。同时,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升级要求,完善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加强原材料、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卢洪雨)来源:国际商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