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后一辆蒸汽机车退役 可能进军文化事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8:20 信息时报 | |||||||||
“0734”机车在广钢服役31年拉过无数钢水钢坯煤炭退役后有可能进军文化事业 本报讯(记者何雪峰实习生钟玉琪通讯员彭韶) “呜———呼哧——呼哧……”伴随着沉重的车轮滚动声、震耳欲 聋的汽笛声,吞吐着白雾缓慢启程……这是蒸汽机火车头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如今,这种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铁路“ 主力军”将彻底向广州人告别。昨日,广州市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广钢服役了31年、代号为“0734”的蒸汽机车宣 布
31年拉钢水煤炭 据了解,这辆自重95吨、长22米、高4.46米的“0734”是1973年从唐山落户到广钢的,在广钢一服 役就是31年,是广钢的“老功臣”了。“0734”与其它“蒸汽兄弟”的任务就是在广钢的铁轨上来来往往地拉钢水、钢 坯、煤炭。当“0734”还是“壮年”的时候,一次能够拉动2000吨,到了“暮年”,“0734”通常是作备用机车 。“0734”与其它“蒸汽兄弟”们帮广钢拉的货物从每年10万吨到每年300多万吨,带动和见证了广钢的发展。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0734”的兄弟们退役的退役、报废的报废,整个广州市就剩下“0734”孤独的身影。 据广钢铁路运输公司书记张远光介绍,由于保养得比较好,虽然服役了31年,“0734”目前还是“健康”的, 但是为了环保的需要和生产装备水平的提高,才决定让“0734”这个“老功臣”退役。 司炉要穿厚棉布衣 昨日,在“0734”退役的时候,记者亲自登上了这辆有着浓厚大工业时代色彩的蒸汽机车。与现在的内燃机车和 电动机车相比,这个“老功臣”并不那么好“伺候”,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司机告诉记者,这辆蒸汽机车必须要三个人“伺候 ”,一个司机,一个副司机,还有一个司炉。当“0734”“呜——”的一声发动时,司炉得不停的往火室里面铲煤,“铲 煤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投向火室里面的煤要成簸箕状,燃烧才充分。” 记者在里面还没呆几分钟,就热汗直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蒸汽机车里面,没有风扇,而温度一般都在50 多度,所以所有人都要穿厚厚的棉布衣服,穿着厚厚的耐高温的鞋子。一天下来,司炉往往“面如雷公”。现在好了,有了内 燃机车,驾驶人员可以穿着皮鞋在整洁的环境中驾驶了,而且每天不用铲几吨煤。广钢铁路运输公司书记张远光介绍说,即使 如此,“0734”及其“蒸汽兄弟”们仍是上世纪70年代国内铁路的主要动力,也是广钢等大型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老司机难舍“0734” 杨炽南师傅是广钢的老司机,从1971年进入广钢,从司炉到副司机,然后再到司机,一干就是30多年。杨师傅 常年在“0734”及其蒸汽兄弟车上工作,对“0734”身上的每一块钢板、每一个螺丝都了如指掌。如今30多年过去 了,进厂时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名55岁的老师傅,明年就要跟“0734”一样光荣退休了。昨天,在“0734”的在宣 布退役的时候,杨师傅还是拿着一个小铁锤这敲那敲,看哪里松动了没有,然后再爬进驾驶室,拉响汽笛,机车两边马上“嗤 !嗤!嗤……”排出蒸汽。杨师傅回过头来告诉记者:“车还是好的!”这或许是杨师傅最后一次驾驶“0734”了,“大 家(指“0734”和他自己)都退休了,心里有点怪怪的。”杨师傅这样对记者说。 有望进军文化事业 蒸汽机车作为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的象征,曾经推动了整个世纪,一直兴盛到19世纪80年代,“火车一响,黄金 万两”说的就是蒸汽机车进来带给人们的喜悦,也是那个时代力量和财富的象征。 历经世纪盛衰,退役后的“0734”将来会在哪个地方度过“余生”呢?据记者了解,“蒸汽兄弟”之一“062 6”于2002年退役后,就成为物流展览车,供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市民参观。记者了解到,“0734”的最 大可能就是进军文化事业,曾经有一个日本财团对“0734”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买走送进博物馆。而另外,用来作为大 工业时代的影视背景越来越少,“0734”也有可能进军文化事业。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将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供人们体 验工业时代的力量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