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共鞍山市委关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体制保障的若干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9:00 千华网-鞍山日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结合鞍山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推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加快推进财政建设性国有资本的有效流动。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鞍钢做大做强钢铁主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厂办集体企业问题。建立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以鞍钢2003年上缴各项税收形成的本级财力为基数,超基数的50%部分用于支持鞍钢改革和发展,一定三年。其他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两年内完成公司制改造。市属国有中小型企业下放县(市)区属地化管理,实行产权改革、职工身份转变、资产处置“三联动”,力争2005年底之前全部改制。劣势企业破产关闭,两年内全部退出市场。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打破垄断,做到“三放开”:即放开产权市场,鼓励境内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资市政公用事业;放开经营市场,对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凡符合经营要求的各类法人,均可经营市政公用事业;放开作业市场,加快市政工程和设施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现有市政公用事业单位两年内通过引进优势资本完成改制重组,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加强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的监管,完善价格机制和政策补偿机制,建立公开招标、价格听证、服务听证等制度,切实维护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界定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把工商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公益公用事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授权经营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法规和实施办法,规范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抓紧改革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中公益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法规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对非公有资本开放,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改组改造国有、集体企业。坚持平等竞争,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在上市融资、税费缴纳、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同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各级财政分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本级每年将一般预算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扣除鞍钢部分后的50%作为本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市)区每年将一般预算可支配收入增量的30%作为县(市)区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融资担保、企业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种类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抓好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以资源、区位、市场和产业优势为依托,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度放开城区户口,加快放开小城镇户口,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工劳动就业的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耕地保护,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土地征用程序,落实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业税递减速度,力争三年内取消农业税,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提前取消农业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财政资金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加快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规范乡镇机构设置,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建立农民负担监控长效机制。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力度。科学划分市与县(市)区经济、城市和社会事业的管理责权,理顺关系,下移重心,赋予县(市)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城市管理权限,强化县(市)区区域管理功能。合理划分市本级与县(市)区的财权与事权,合理调整市、县(市)区分配关系,取消市对县(市)区税收分享,不断壮大县(市)区财政实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运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岫岩、海城东部山区、台安西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力度。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政府职责、机构编制规范化和法定化。切实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健全经济运行监测调控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推行重大问题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搞好综合执法试点,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界定行政许可项目,搞好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和发布工作。清理规范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取消非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立完善行政许可的统一、联合、集中办理等各项配套制度。建立全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健全投资环境行政监督机制。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职能收归政府部门,实现政事分开;对暂时不能收回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行政职能由政府依法授权或委托其承担,并根据行使职能情况予以调整、合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禁收费与经费挂钩;对被收回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其他不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对承担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调整布局结构,压缩人员编制,优化资源配置。从现在起到2007年末,冻结事业编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党政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党政机关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四、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运作,促使更多企业规范上市,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改革土地开发模式,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出让制度。改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人才合理流动。

  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强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的改组改造,推行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健全规范各类市场交易的法律、规章,保障市场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其行业管理与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强化征信系统和信用法规、规章、制度建设。

  五、建立开放型地区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建立高效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提高投资与贸易的自由、便捷程度。加强公平贸易组织体系建设,实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完善出口代理制度,培育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扩大开放领域,着力扩大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对外开放,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保险、商业、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引导外资投向“一个基地、三大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打破市场分割和壁垒,促进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与经营,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

  加强区域经济联合协作。促进地方企业与鞍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构筑鞍钢经济圈。借助沈阳处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核心地位、经济外向依存度高的优势,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效应。抓住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临港经济建设,借助大连的港口优势,融入东北亚经济区,在更大区域、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六、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推广“实施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创造就业岗位”的“三位一体”创业模式,积极推广“一方为主、多方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就业模式,形成从创业指导到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创业示范全过程的“零距离”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扶持有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探索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快解决破产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接续问题,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筹集,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规范基金监管和运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载体作用。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加快社区办公室、社区公共场所和区、街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底,全市所有社区“一站四室”基本达到省规定标准。改革现行社区干部任用、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的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转制步伐,公益性研究机构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在2005年底前建立起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加快向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升级的主体作用。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多渠道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推进全员聘用合同制。在确保财政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建立非义务教育由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合理负担的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发展教育贷款、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实行助学金与城镇低保和农村扶贫挂钩,完善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制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遵循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既要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又要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壮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分层次、有步骤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探索在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微观文化发展机制、培育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子。对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的单位和行业,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属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其经营性部分要逐步剥离出来,进行企业改制,在市场中做大做强;对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经营性单位和行业,按照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属性,逐步实行转企改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健全公共卫生财政保障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完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逐步推进国有医院的股份制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有序地推进鞍钢医疗机构主辅分离,优化配置全市卫生资源。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重组改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大病统筹和对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健全卫生监管体系,保证群众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证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各级党委要把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改革、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形成全市改革协调配套、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加大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期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加快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实施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创新企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体制,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立足于盘活人才资源,尽快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政策和市场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模式,着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优秀企业家、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腐败。

  强化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深化改革专项推进组,形成由市级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协调、检查、督促、反馈为一体的系统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明确目标、思路和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对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力量,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改革进展的新情况,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创造的新经验,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