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平方米土地怎么从海底长出来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围海造地记(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14:19 新民晚报 | |||||||||||||||
可是近两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者要在汪洋大海中用砂子造出一块130万平方米的陆地。这块土地正在日长夜大,莫非他们手上有“息壤”?在骄阳似火的七月,记者踏上小洋山一探究竟。 按照洋山深水港规划,港区一期工程计划建造1600米码头岸线、5个集装箱泊位。港址确定在小洋山岛和镬盖塘岛之间的山区和水域。为实施这一规划,先要在北面造一条围堤,将小洋山和镬盖塘岛连起来,然后在围堤的南面造一块130万平方米的陆地,将来在其上修建道路和集装箱堆场,陆地最南面就是1600米的码头岸线,码头岸线与小洋山和镬盖塘岛分别由西侧堤和东侧堤相连。 北围堤的筑堤工程和130万平方米的造地工程由上海航道局承担。“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使海洋面积减少一点点,陆地面积增加一点点。”上海航道局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形成抛吹填工程项目经理部经理刘若元开玩笑地说。话虽说得轻松,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在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39米的大海上造块130万平方米的陆地,国内尚无先例。 先造一个“碗” 航道局工程部的高级工程师吴兴元解释,要在小洋山岛和镬盖塘岛之间造出一块陆地,必须先筑一个堤坝拦住北面来的潮水,围填区最深处水深39米,海水最大流速达每秒2.23米,如果不筑堤,不管抛下去的是石头还是砂袋,转眼就会被海水冲走。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用砂在海上造地,就好比在水中盛一碗砂,必须先有碗,砂才能盛得住,小洋山-北围堤-镬盖塘岛-东侧围堤-南面码头岸线-西侧堤围成一个碗,砂就可以盛在里面了。而北围堤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段。这个地方水深流急浪大,施工难度最大。“这个工程在国内尚属首次,当时我们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就叫它试验段。”刘若元说。 海中筑围堤 筑堤的第一步是扫海。就像铺地板之前,先把地扫干净一样。在海底筑堤,首先要摸清海床的情况,看有没有沉船、暗礁等障碍物。 扫清障碍物后就可以铺设软体排了。软体排是一种复合材料制成的工业用布,宽30多米,长100多米。为什么要铺软体排,工程部主任房德明说,这是为了保护大堤底部,如果直接把大堤筑在海床上,海浪无数次地冲刷堤坝的底部,就有可能把堤脚“咬”坏。 要让软体排平平整整地铺在海床上,还要在它上面缀上一串串砂肋。砂肋是灌满砂的长长的口袋,看起来就像巨大的香肠。砂肋的作用是固定软体排,不让海浪把它卷走。 铺好软体排,就可以筑堤心了。填充堤心的是一袋袋的袋装砂。袋装砂的样子就像袋装米,只是它的块头大多了。有的砂袋长4米、宽6米。 当堤心堆高到快出水时,要给整个大堤包上一层反滤层——水可以自由通过进出反滤层,砂不能出去。加好反滤层之后,上面要压上更大的袋装砂,直到堤顶。北围堤高出水面7米。 四层保护衣 为了保护北围堤,它的北侧还得加穿几件“外衣”。第一件是袋装“瓜子片”。瓜子片是瓜子大小的小碎石。第二件是袋装碎石,这是拇指大小的小石头。袋装碎石外面加一层大块石头,每块石头重100到200公斤。最外面是件厚厚的“棉袄”——钩连块。钩连块是混凝土块,每块重达6吨,它的形状就像一个扭曲的“工”字。钩连块与钩连块“犬牙交错”,相互“咬”在一起。 刘若元说,大堤穿了保护衣,不管海浪怎样拱怎么咬,都固若金汤。 海底砌长城 北围堤施工区域内水流湍急,流速达每秒2.23米,在这样的条件下,筑堤决非易事。从横断面看,北围堤是个梯形结构。从最底下的软体排开始,每做一步都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铺设船在海面上作业,但对海底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一块排铺在什么位置都经过DGPS(比GPS更精确的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房德明说,铺排、抛砂袋都不是随意的,需要根据当时的水流方向、速度,测算好位置,经过卫星定位再铺设。每一个砂袋都不是随便抛的,把砂袋放到水底就像砌长城一样,一个砂袋就像一块砖头,要码得整整齐齐。 北围堤全长1189米,建成后经过近一年的观测,它的累计位移最大值只有17厘米。 抛填吹“息壤” 北面的“碗沿”造得差不多了,汹涌的潮水挡住了,东面有小洋山,西面是镬盖塘岛,造陆的条件成熟了。但在外海深水作业,要在水深15米以下区域占总面积60%、最深处达39米的海上造地,在国内也属首次。 上航局花费1亿美元买来的“新海龙”号耙吸式挖泥船在造地工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新海龙”船长152米,宽27米,装有两个耙头,可以伸到海底把沙子吸上来放到自己的泥舱里。它的“肚量”很大,一次可以装12888立方米的砂子。 “新海龙”肚子装得饱饱的,它就驶到围填区,把船底的门打开,让泥沙一下全抛出来填海。读者一定很奇怪,船底打开了,船怎么不沉下去?秘密就在于它有两个空气舱,底门打开时,空气舱将它稳稳地托住。 “新海龙”还有另外的本领:喷和吹。“新海龙”不停地抛砂,砂越堆越高,水越来越浅。“新海龙”需要吃水10米,渐渐地它驶不进围填区了,这时它使出另一招——“喷砂”。“新海龙”的船首有个喷嘴,通过泵机的带动,把肚子里的砂子喷出来,最远能喷170米远。砂越堆越高,“新海龙”“喷”也无法喷了,它就使出“吹”的法术,在喷嘴上接根管子,开动加压泵,把砂子“吹”出来。据统计,单单“新海龙”就完成了造地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造地功臣中还有一位——“新海豹”绞吸式挖泥船。“新海龙”的武器是耙,“新海豹”的武器是绞刀,绞刀在海底不停绞动,通过离心泵把泥砂吸上来;“新海龙”把砂放在肚子里,“新海豹”把泥砂通过管子送到7公里远的地方。一头吸进砂子,一头吹出来,就像一台抽水机。“新海豹”一小时能吹砂3500立方米。 此外还有超大型施工船舶“新海鲸”、“新海象”等投入会战,最高峰时有近170条施工船同时作业。“陆域围填”自2002年12月4日开工后,经过短短1年半,完成了2500万立方米的抛吹填方量,造出了130万平方米海上陆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砂子的学问 造地用的砂子很有讲究。砂中的含泥量,砂子的颗粒大小、密度都经过科学论证,有一套专门的标准。在大规模采砂之前,技术人员从不同的海底采集标本,测试后确定采砂点。技术部的谢小云说,这块地以后要做集装箱的堆场,如果地基松软,引起沉降,或者载重能力不过关,都不行。所以砂子好坏关系重大,一点都不能马虎。 太阳落山了,海风吹走了灼人的暑气,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北围堤,南面码头外,远处的打桩船还在忙碌着,130万平方米新造的土地上,压路机还在来回不停地平整路面,施工人员忙着铺设地下管线,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到明年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将投入使用。“到那时,这里可以停靠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都可以停到这里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指着远处的码头自豪地说。 是的,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 陆域形成区鸟瞰图新海龙号挖泥船首喷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