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202医院为英模建立健康档案 把学习英模落到实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7:18 解放军报 | |||||||||
戴岳 这是一群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忠实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名字始终闪烁着魅力和光环:“全国拥军模范”胡玉萍、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主人公生活原型乔安山、雷锋生前的同班战友陈殿柱、“十姐妹放牧班”首任班长李月荣以及驻辽沈地区的雷锋班的十任班长。
“妈妈说她特别喜欢军队,喜欢穿军装的人。为这,她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 ‘八一’建军节” 夏日的一个周末,笔者轻轻走进解放军202医院老干科的一间病房,来到了“全国拥军模范”胡玉萍老妈妈的病床前。病房很静,明媚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泻满了整个病房,床头柜上的康乃馨散发着阵阵淡淡的清香。 得知来意,一旁陪护胡妈妈的二儿媳邢桂荣给笔者让座。邢桂荣很健谈,她似乎有一肚子发生在胡妈妈身上的感人故事要说给笔者听。“妈妈今年87岁了,要说她和咱部队的感情长着呢。17岁那年,日本鬼子进村扫荡,刺刀从身后刺入她的身体,鬼子走后,浑身是血的妈妈爬回家门口就昏死过去了,是及时赶到的八路军救了妈妈一命。打那以后,妈妈念念不忘部队的救命之恩,为子弟兵缝军鞋、摊煎饼,部队在村子里宿营,妈妈把自己新婚的房子都让了出来,自己住进了柴草房……一生拥军的妈妈,也获得了崇高的荣誉。1999年,还光荣地出席了共和国50周年大庆,受到了军委江主席的亲切接见。” 胡妈妈第一次因病住院是在2001年7月。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去薅猪草时,突然晕倒。家里人就近把她送进地方的一家医院救治。当天的《辽沈晚报》刊登了老人突发重症脑血栓住院的消息。 202医院赵炜院长拿着她当年留心收藏的这张报纸,指着上面的文章对笔者说:“我当时读了这条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一生情系军队的‘全国拥军模范’,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却不在她的身边。她是一个为军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功臣英模啊,她理所应当得到那份属于她的礼遇和关爱!” 第二天,胡妈妈就被这位做事果断的女院长和医院尚衍明政委亲自接到了医院,安排在老干科6楼一间朝阳的单人病房。保健科还把1997年为胡妈妈建立的一份健康档案命名为“英模健康1号档案”。 入微的关爱和精心的治疗护理,使老人恢复得很快。短短1个月,胡妈妈由入院时的右侧肢体偏瘫,恢复到肢体功能能用筷子夹起花生米。大病初愈的胡妈妈格外高兴,她要让这些整日伺候自己、比亲儿女还亲的“兵娃娃”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喜悦。为记住这段倍感温暖的时光,老人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建军节。2001年8月1日,胡妈妈的病床前漾满了欢歌笑语,在鲜花掌声的簇拥下,老人度过了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 胡妈妈这次住院是脑栓塞复发引起的。 “那天是去年10月7日,我记得清清楚楚,国庆长假还没休完呢。妈妈一病倒,我爱人朱文先急忙给202医院打电话,赵院长和尚政委就风风火火领着专家一起来了。”邢桂荣真真切切地说。 胡妈妈显然病得很重,不仅肢体偏瘫,还有了胃出血临床症状。医院几乎动用了一切能够用得上的先进抢救医疗设备,邀请了军区总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的知名医学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各科室抽调优秀护士,成立特别护理小组,对老人24小时不间断特别护理。胡妈妈卧床至今已有大半年,身上没有出现一块褥疮。医院至今用于抢救治疗胡妈妈的医疗费用已高达数十万元。“爱的奉献是无价的、高尚的,能在胡妈妈最需要的时候,为老人家尽到人民军医的神圣职责,再大的付出也值得!”医院的尚政委动情地说。 离开胡妈妈的病房时,老人刚刚从熟睡中醒来,目光在笔者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老人的喉咙在急速地抖动。邢桂荣在一旁轻声解释,老人家现在已不能说话了,但她这是用目光同我们打招呼。笔者分明读到胡妈妈眼神中那份不变的对军人的热切目光。 “党和人民军队没有淡忘我们,我们走到什么地方,都要把雷锋的精神宣传到什么地方!” 202医院的荣誉室里,珍藏着一面“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的锦旗:“高超的技术为人民,高尚的医德不拜金”。锦旗落款:“雷锋战友:陈殿柱、乔安山”。 现在64岁的陈殿柱在电话中接受笔者采访,回忆3年多以前那段难忘的求诊经历,感慨万千。不幸降临他这个贫寒的家庭有些突然,当时陈老被诊断患了颅内肿瘤,须立即手术治疗。那时,儿子刚刚下岗,陈老自己每月也只有300元退休金。为病情所迫,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住房,但还未能凑够治病的燃眉之需。陈老说病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夜间几乎使他急白了头。 乔安山与陈殿柱,当年都是雷锋同班的战友,得知战友身染重疴,乔安山心急如焚,他同陈殿柱一起整日四处奔波,但都面对地方几家大医院报出的巨额治疗费用望而却步。一心想着救治战友的乔安山在情急之中走进了202医院求援,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医院了解他们的遭遇后,迅速作出决定:救人要紧,立即为陈殿柱实施手术。经CT检查发现,陈殿柱的颅内肿瘤,位于动脉与视神经纵横交错的蝶鞍区,直径达2.5厘米。欲在这样的部位做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可想而知。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专门邀请来曾参加抢救雷锋和战斗英雄麦贤得的全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权威段国升教授坐镇指挥。这位满头银发的医学专家怀着对英模满腔的爱意和崇敬之情,纹丝不动地站在手术台前精心指导,仅用4个小时,手术便取得圆满成功。 令乔安山想不到的是,术前几乎失明的战友陈殿柱,术后两天就能阅读报纸了。更令乔安山意想不到的是,202医院作出决定,免收陈殿柱住院治疗期间的全部费用。此外,还作出两项令乔安山感慨万分的决定:一是聘请乔安山为该院的医德医风监督员;二是为乔安山建立“英模健康2号档案”,为陈殿柱建立“英模健康4号档案”,术后继续提供医疗跟踪服务。 电话的另一端,陈老动情地说:“我会永远珍惜人民军队给我的第二次生命,做好雷锋精神的传人。” 谁都知道,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主人公乔安山是个焦点人物。频繁的社会活动,每年近百次的巡回报告,对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身体的透支是显而易见的。 一次,乔安山到大兴安岭深处的一个林区作报告,山路颠簸,加上连日奔波过度劳累,半道上心脏病发作了,幸亏202医院给他配的保健急救盒派上了用场。 前年春天由乔安山牵线搭桥,202医院为驻辽沈的雷锋班10任班长也建立了健康档案。 “为英模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就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让英模流血流汗再不流泪。” 在202医院保健科的14份《英模健康档案》中,有一份档案令笔者尤为揪心,档案的主人叫李月荣,是一位全国英模,2000年5月被确诊为肝癌,2003年5月7日病逝时年仅55岁。 追寻逝者的英名,笔者找到了李月荣生前战斗工作过的地方———牡丹江军马场。接电话的是马场的工会聂主席。谈起李月荣的事迹,他的话语中充满激情和自豪。“1968年4月,李月荣担任‘十姐妹放牧班’首任班长,她带领放牧班的姐妹们来到布满灌木、荆棘的白桦川,白天放牧,晚上挤在‘漏雨往下流,泉水往上冒’的草棚里,以‘摔死为革命,不死再上马’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中国妇女放牧军马的豪迈之情。她们为寻找跑丢的军马,在深山老林中忍饥挨冻夜行上百里;为驯服烈马,有一次,李月荣从马背上摔下后因失血性休克昏迷了两天多,经驻军医院全力抢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李月荣及其‘十姐妹放牧班’的突出业绩,曾激励过几代人,党和国家也给予了她们崇高的荣誉。1969年10月,李月荣代表‘十姐妹放牧班’到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大庆,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周恩来总理亲切邀请到中南海小住和合影留念……” 聂主席徐徐打开的记忆闸门,不仅让笔者沉浸在这位昔日英模勇于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之中,也仿佛看到这位坚强不屈的女性与病魔苦苦抗争的身影。 2001年2月13日,牡丹江开往沈阳的K266次列车呼啸着驶入站台,53岁的李月荣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出车厢,疾病的长年折磨和经年的体力透支使这位昔日英模看上去像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显得异常虚弱。此前得到有关部门通知的202医院,为她的到来悉心准备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 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的李月荣,情绪显得异常低落,整日茶饭不思,一句话都不说。为了让李月荣放平心态,配合治疗,细心的赵院长亲自挑选了一位优秀护士每天陪伴她左右,扶她在楼道里散步,和她谈心,听她讲草原上的故事。温情和暖意慢慢使李月荣脸上漾起了少有的笑容。 202医院调动了最精干的医疗力量,全力投入对李月荣的救治。经医疗专家组的全力救治,李月荣的肝癌细胞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好转的迹象并不明显,专家组再次会诊决定为她进行手术介入治疗。为确保手术的成功,医院连夜派人飞往上海,请来了国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为李月荣会诊,并在5个科室专家的鼎力配合下为其实施了“B超引导下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手术非常成功,李月荣的病情逐渐好转,肝部疼痛也由以前两三天一次变为十几天一次。 2001年4月18日,经过202医院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李月荣病情稳定出院了。临行前,这位坚强的女性泪流满面,与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一一惜别。上车时,传染科主任何长清亲手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交给李月荣,反复叮嘱道:“我们会定时对你进行医学观察,你有什么情况也请及时给我们打电话。”此后的两年间,医院对这位昔日英模倾注了无限深情,直到她离开人世。 采访结束,医院赵院长说了一句令笔者难忘的话:“为英模服务是人民军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就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让英模流血流汗再不流泪!” 诚哉斯言。(中国国防报 2004年08月05日 第4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