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评:信息公开要问“结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8:32 汉网 | |||||||||
政府公开信息,怎样才算“到位”?市民政局的标准是:“进门可以看到、网上可以查到、书上可以翻到、电话里可以听到,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要”。(8月2日《长江日报》) 从中可以获得两点启示:一是信息公开渠道多样化,且查找起来方便、快捷;二是信息公开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群众,特别要让弱势群体受惠。这对当前如何做好全市的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最高宗旨。但是在没有实行信息公开之前,很多时候一些服务处于不透明状态。由于在信息上不能实现对接,导致群众有时不能准确知道该享受哪些服务,政府部门也难以准确掌握群众之所需。即便一些常规性服务,服务内容与举措也多是政府部门在那儿单向传输,导致信息缺乏“共振”,或多或少影响到政府的服务质量。 现在政府部门纷纷实行信息公开,这对增强行政能力、服务人民大众是一件大好事。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不是说做到了信息公开,政府的服务质量就自然水涨船高呢?也未必。首先,存在着公开渠道便利与否问题。如果公开的渠道不贴近群众,途径过于单一,群众不便获知信息,这样的公开就没有多大意义。其次,群众知情后,政府部门服务态度与水平能否同步跟进,这对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倘若为了公开而公开,服务依然故我,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信息公开就会逐渐异化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面工作。 我以为,信息公开必须问“结果”。就像市民政局这样,要问一问信息能否通达到群众心坎上。这样在方案设计上,就会着眼于“保障信息通畅”,尽可能多开辟一些渠道,由群众自主选择。还要问一问服务群众的质量是否提高,特别是弱势群体,如果连他们都感受到“服务更好”,信息公开也就取得了实效。(肖祥林)(来源:长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