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即将消失的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8:34 宁夏日报

  红寺堡石炭沟乡的田家湾、石坡子、平林子三个村,每年有1000亩的耕地盐渍化。三个村子原有耕地15800亩,现已盐渍化了的耕地达1万亩,照此速度下去,再有三五年时间,三个村子将不复存在……

  从满目葱郁到一片荒凉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田家湾、石坡子、平林子三个村,是1992年由固原24个乡的部分农民搬迁过来组成的,也是当地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以川济山、山川共振”政策的具体体现。

  三个村子所属的石炭沟乡,原为石炭沟新灌区建设领导小组,后更名为石炭沟乡管理委员会。12年间,石炭沟乡在属地管理上几经变化,先是归中宁县,又归同心县,到1998年年底,正式归红寺堡管理。

  与中国众多的村庄相比较,三个村子的历史可谓短得不能再短。从道理上说,村庄刚刚兴起,一切有待奋发。事实上也是,离开了贫困的、只能靠天吃饭的山区来到新灌区,山民们确实感到:原来,同是种地,结果却是这样的不同。这一年和往后的几年,他们在每亩地上打的粮食是自己在老家地里的将近10倍。村民们普遍感到脱贫有希望。但是,才不到3年的时间,他们的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并且愈来愈滑向绝望的边缘。

  一切都归于盐渍对耕地的侵蚀。

  不久前,当记者第二次走进这几座村庄时,发现盐渍不仅向更深处蔓延,而且盐渍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从石炭沟乡政府出来往北走,没多远,便到处可见白花花的盐渍地。陪同的乡政府副乡长指着一片盐渍度高的洼地说,这里曾经每亩地的产量都在500公斤左右,是高产田。那时夏天进村里来,到处都绿绿的,非常好看。

  但是,当记者走在脚一落上去即留下深深印迹、并吱吱作响的盐渍地上,很难想象她曾经的满目葱郁。

  石炭沟乡党委书记马瑛曾对三个村子土地盐渍化的程度有个总的介绍,他说,三个村子原有耕地15800亩,在1998年的时候,已经盐渍化了的耕地就达5000亩,此后每年均以1000亩的速度递增。而眼前的情景让人对乡党委书记的话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村里人跑了三分之一

  今年31岁的穆智仁,1995年从固原彭堡乡移民到平林子村。他家5口人,分了10亩河滩地,头两年每亩地能打粮食350公斤左右。两年后,河滩上的地开始盐渍化,再没几年,土地全部盐渍化了。无奈,他从已回到西吉去的原移民手中以每亩1600元的价格买了两亩山坡地度日,但这两亩山坡地连肚子都管不饱。穆智仁说,因为生存不下去,他们村子有三分之一的人搬回老家去了。当记者问他是不是也想回去时,他说:“回去种旱田,也没好的活头,这里多少还有些水。”

  穆智仁的脸上,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1994年从固原彭堡乡移民到平林子村的穆风虎,分到8亩河滩地,2亩山坡地。后来村里土地大量盐渍化,他家剩下的地打的粮食不够一家4口人的口粮,他不得不每年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2000年,他在自家的山坡地里开始种苜蓿,收获的苜蓿不够10只羊一年的食用,没办法又买了2亩3分山坡地,仍然无法解决羊只的饲草问题。穆风虎苦笑着对记者说:“这不,自家的山坡地又开始改种枸杞了,院落里晒的枸杞也就30多公斤,卖不了几个钱。”又说,“地盐渍化越来越严重,而且连山坡地也开始盐渍化了,真不知明年该种些啥?”

  在石坡子村,记者见到了村支书杨兴春,他告诉记者,当时村里(石坡子村和平林子村原是一个村,1999年才分成两个村。)平均给每人分了2亩山坡地,7分河滩地,有不少村民不想要山坡地,执意调换成河滩地。现在河滩地全部盐渍化了,这部分村民都后悔得很。杨支书还说,目前全村耕地自南向北每年以18米的速度盐渍化,不仅地是这样,连住的房屋也因为盐渍侵蚀加速风化了。就这样,不少村民因为既没地种,也没房子住,不少都跑了,跑掉的有112户。

  村支书带记者去看风化了的房屋,说是房屋,其实已经是坍塌了的废墟,自然,这里早已是屋毁人去。

  还有当地的老住户——平林子村,五分之二的耕地已经全部盐渍化。记者采访该村原村支书马玉同,据其介绍,全村一些地势高的耕地目前也正在迅速盐渍化。像他家住得就比较高,可现在地窖里的水都盐渍化了,水少的时候,干脆苦得不能喝。依他预测,土地照眼下的速度盐渍化,不出3年,平林子村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何应对

  说到盐渍形成的原因,乡党委书记马瑛解释说,毗邻清水河畔的3座村庄的河滩地普遍低于河床,灌溉的水只能进不能出,久而久之便成为盐渍地。平林子村支书说,河床高的原因是缘于1998和1999年两次大的洪峰,那两次洪水令村里很多农民绝收,而且冲刷下来的泥土在河滩地上淤了有1米厚,由于淤积河床比河滩地高出1.2米左右,加剧了土地的盐渍化进程。

  石炭沟乡党委及乡政府曾就几个村子的土地盐渍化问题专门请来自治区水利厅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专家意见:如果10年后再开发这块土地,就能减少盐渍对土地的侵蚀。为什么是10年后,乡党委书记马瑛解释,如果这块地上不曾有移民,也就可以不去理会几次大的洪水,而经过几次大的洪水冲刷,必然会使河滩地抬高,如此,排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专家的话其实也是从侧面告诉我们:如果能在移民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进行科学的分析,或许真的能避免眼下这让人心里过于沉重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块土地的盐渍化问题,红寺堡及石炭沟乡政府除了倾斜性地发放救济款和救济粮,还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考虑在河滩地上进行咸水鱼养殖,并已邀请了吴忠市水产部门的相关专家做论证。还为农民组织担保小额贷款,以鼓励农民向养殖业方面发展。

  但无论干什么,都需要土地。因此,解决这块土地的盐渍化问题才是根本出路。(本报记者魏萍杨燕)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