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油做膏药早市上骗钱 哈市打掉一安徽制售假药团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9:08 生活报 | |||||||||
本报4日讯经过近半个月的侦查,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人员在哈市公安局的配合下,今天将一个由安徽流窜到哈市制售假膏药团伙共23人一网打尽,缴获制造假膏药的原料及成品共100公斤。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所谓的“家传秘方”的“膏药”竟是用鞋油调制而成。 根据市民的反映,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大队近半个月以来,对哈市早市
执法人员对获取的部分“膏药”进行了性状分析,发现这种“膏药”是以松香为主体,加入了冰片、茴香和其他不明物制成的。由于当场为患者热敷,会令其局部皮肤产生热适感;变凉后由于有冰片,又会使其产生冷舒感;松香冷结后还会让患者局部皮肤产生紧缩感。正是这“三感”蒙骗了使用者,而实际上“膏药”中并没有他们所称的那些中草药成分。 药品稽查人员随即展开了跟踪调查行动,发现这些小贩共有20多人,集中居住在道外区桦树街新楼旅店。他们每天4时许集体出动,分乘公交车奔赴各个早市摆摊设点。在跟踪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小贩到了早市之后都像没事儿人一样,背着包坐在一边不动。难道是对方已经察觉到了执法人员的行动?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这些小贩为了“节约成本”,都要等到早市的收费人员过去之后才开始卖药。每个小贩每天的顾客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骗取的金额最高可达上百元。早市散市后,这些小贩又陆续返回旅店,午休后于15时开始加工假药。 案件调查基本清楚后,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与哈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通报了案情。4日下午,执法人员对新楼旅店进行了突袭检查,发现制假现场的肮脏程度令人作呕。一个十余米长的狭窄过道内,床铺上被褥、衣物凌乱不堪,充满了汗臭味儿、药味儿以及说不出的污浊气味,地上和床下散乱地放着小铁皮炉、酒精灯以及各种加工原料,窗台上晾晒着“口服药丸”。执法人员共缴获制造假膏药的原料及成品共100公斤,抓获制假售假人员23人。 经警方讯问得知,涉案的23人均是来自安徽省阜南县的农民,多为文盲,学历最高的仅读过小学二年级,取笔录时不少小贩连名字都写不全。讯问期间,团伙中54岁的孙文龙竟拿出“执业医师证”和“医疗机构许可证”企图蒙混过关。在“医疗机构许可证”上,孙文龙号称是“亳州市××××研究中心”的法人,其注册地址居然是“流动”。后经警方鉴定证实这些证件均属伪造。 更让执法人员震惊的是制假者供述的“秘方”。膏药的原料都是从化工原料商店买来的,包括松香、铅丹和鞋油。其中铅丹是化学工业中用于生产防锈漆的原料,它的黏附力较强;鞋油的作用是使膏药不至于太硬,另外它还可以为膏药调色:只需加入不同比例的黑鞋油或棕鞋油,就可以调出不同颜色的“秘方”。据执法人员介绍,鞋油是石化产品,加热熬制后形成的化学物质“三四苯丙芘”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之一。 另外,小贩们在现场给顾客贴膏药时,还要在膏药上撒些黄色的药粉,这些药粉是由黄米面、冰片、茴香粉和研碎的双氯酚酸钠配制的。其中茴香粉用于增加药味儿,双氯酚酸钠则是一种廉价的镇痛药。小贩们随膏药出售的中药丸,是用消食化积的中药“建曲”加上大量的面粉、荞麦面和去痛片制成的。 为此,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药贩的宣传,非正规厂家生产、非正规药店出售的药品不要购买。(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