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县: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农民掉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9:16 山西日报

  应县没有平均数掩盖下的巨大贫富差距,全县90%以上的农民致富增收。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65%。为何增速这么快?他们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盛夏时节,桑干河畔的应县成了瓜菜的海洋,农民们把蔬菜采摘装车,通过平坦的水泥马路,运向县内外各大市场。从他们的笑容里,可以感受到应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大县,固本强身,不断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注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入新活力。去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比上年增长17.6%。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呢?

  向基础建设要环境

  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去年,该县县委、县政府统筹国家专项资金,加上县财政专项支出和社会投入近2亿元,着力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应县干部群众勒紧裤带修筑致富路,仅仅4个月时间,全县完成投资5500万元,修筑通村水泥路502公里。彻底打通了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打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

  与此同时,该县投资1100万元,打深水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76公里,建成1500立方米蓄水池两个,彻底解决了城乡近10万人的吃水难题。他们投资4317万元,在南部边坡集中开发出长30公里、宽5公里的生态经济林一条。投资1107万元,建成节水灌溉农田4万亩;投资1100万元,开发万亩生态森林公园两个。全县通过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0万亩,占耕地总数的50%,退耕还林30万亩,发展人工牧草10万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全县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也为全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服务体系做支撑

  应县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县形成了政策、金融、技术、信息、疫病防治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全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加速致富和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做大乳品和蔬菜两大富民主导产业,县里成立了奶业办公室和蔬菜经销协会,为乳品、蔬菜生产、销售提供协调、信息咨询等服务。在融资方面,县里协调金融部门,启动巨额资金扶持农业,仅去年县信用社就为奶农发放贷款3000万元。

  他们帮农民引进了澳大利亚优种奶牛,利用胚胎移植、精液冷冻技术,实施了奶牛品种改良。规划四大科技养殖园区,引导农民发展工厂化养殖。全县新建12个兽医站,3个植保站,每个站配备了2名专业技术人员。奶牛养殖区和专业村还建立了奶牛中心医院。蔬菜生产方面,近3年引进推广共生嫁接、工厂化育苗等22项新技术,引进试验了120个新品种,有12大类42个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去年,全县奶牛存栏2.1万头,比上年增长62.8%。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400元。大临河乡圣水塘村养殖奶牛220头,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其中奶牛养殖收入占到60%多。全县种植蔬菜22万亩,马铃薯10万亩,占到农作物总面积的35%,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800元。

  向城乡统筹要后劲

  应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战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他们用抓工业的方式来抓农业,城乡统筹全面奔小康。在具体实施上坚持经营上规模,建成奶牛、蔬菜、玉米、林草四大基地,其中奶牛基地发展千头以上的养殖园区2个,专业村26个,5头以上的专业户608个。蔬菜基地形成长45公里,宽8公里的30万亩蔬菜种植带。林草基地完成荒山造林30万亩,发展人工牧草10万亩。玉米基地在桑干河、浑河灌区,建成高油、高糖、高蛋白三高玉米种植带20万亩。架金桥,巩固完善了金城镇、北曹山、大临河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强龙头,新建扩建了田仁乳业、玉雄玉米淀粉加工、老万生物、长城园乳肉加工等一批农副加工企业,全县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农户+基地+市场+工厂的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这种大规模、链条式的经营模式,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搭上了产业化增收快车。

  应县农民增收,是90%以上的农民增收,这个成绩,体现了农民内部的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这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促使广大农民稳步增收,加速推进应县全面小康建设。

  李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