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核工作者呼吁保护退役原子城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11:25 新华网 |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8月05日电(记者钱荣)20多名曾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近日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故地重游之后,纷纷呼吁政府加强对这座退役原子城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遗址俗称原子城,位于青海湖北岸海拔34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上世纪六十年代,科技人员在这里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1993年7月,基地环境治理通过国家验收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将州府迁入这里并将基地重新命名为“西海镇”,在全世界开创了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的先例。 8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老一辈核工作者,阔别十多年后,重新踏上了这块曾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土地。 当年的办公大楼、图书馆、将军楼、科技楼依然矗立在眼前,不同的是,基地旧址上,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整齐的街道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生机盎然。来自南京的原基地退休干部高同愧感叹到:“这10年的变化比我们在时30年的变化还大!” 然而,看过了纪念碑,参观过了基地展馆,再来到当年工作过的厂房,大家落泪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一片残垣断壁,厂房里到处是瓦砾杂物,牛屎羊粪。房屋的门窗被人扒走了;为了拿走钢筋,过去的试验场被炸了一个大洞;二分厂的红砖房经不住风吹雨淋,面临倒塌。 在基地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干部从洞一说:“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感到心酸。当年从几顶帐篷发展起来的基地,投入了我们多少汗水。这里是我国尖端国防技术得到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鉴证价值,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 从北京赶来的张志芳曾在基地工作了35年。他说,作为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地方,这里最能体现老一辈革命家和工作者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辉煌创业历程,能够激发当代人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保护好原子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很多老同志都认为,原子城面积大,青海地方财政又比较困难,遗址没能得到很好地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钱,可以因地治宜,先对部分厂房适当维修,并将它们开发成旅游景点。经济发展了,这些遗址也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张志芳说:“作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同志,我们也愿意随时听从召唤,为原子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当顾问,奉献出自己的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