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方位提升湖北的产业竞争力——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关键环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00:2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胡立君 郑艳

  促进中部崛起、加快中部经济发展,意味着要提升这一地区的竞争力。根据“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的观点,我们认为,提升湖北产业竞争力,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环节。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一、湖北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般而言,衡量某一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与管理”的逻辑链,产业内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最终由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来衡量;二是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这可以用市场集中度、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关联程度等来判断;三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互动和良性循环程度,如主导产业的带动力及其对相关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影响等。根据上述设定,再比较湖北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的差异,便可以发现,湖北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确存在不足之处。

  (一)多数产业内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及产品

  1、国有企业脱困改制任务重,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不高。

  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目众多。长期以来,支撑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国有企业。但是由于省内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同其它地区一样,技术、设备、产品老化,社会负担沉重、冗员过多,其经济运行状况日益艰难,生产运营始终在低效率的水平上徘徊,脱困改制任务艰巨,竞争力难以提高。2002年,湖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为32.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2、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不高,综合实力不强。

  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内经济发展的活力。湖北民营经济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与沿海省份相比,其综合素质不高。除了极少数民营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外,其它民营企业大多无法在湖北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据统计,2003年湖北民营工业企业共计29.23万家,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仅1706家。在200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北仅有3家。在产业结构方面,湖北个体私营企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发展不够,科技型企业很少。另外,许多民营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

  3、品牌产品少,知名企业不多。湖北省的多数产业没有在全国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尤其是汽车、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著名品牌不多。在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评选的全国142种名牌产品中,湖北仅有“舒蕾”、“仙桃”(精纺呢绒)、“红双环”(纯碱)三个品牌入围。由于各个产业内的名牌产品少,企业缺乏竞争力,难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提高经济效益。

  4、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且流失现象严重。

  截至2003年年末,湖北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2个,各类开发科研机构1700多家,科技人员90多万,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但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高层次专业人才与湖北科教大省的地位也不相匹配:一方面,缺乏企业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光纤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稀少,知名企业家不多,职业经理人阶层尚未形成。另外,许多企业后续人才供给不足,出现人才断层。根据抽样调查,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只有20%左右的本科生,10%左右的硕士生和5%左右的博士生留在武汉工作。

  (二)产业组织结构很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多数产业内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规模经济效益差

  1、产业内市场集中度低,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有实力的大企业偏少。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在湖北省38个行业中,80%的行业集中度低于40%,再加上企业“小而全”、“小而弱”、“小而散”型,专业化分工水平低,导致竞争力低下。

  2、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一是工业产业门类多,但优势分散、支柱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目前我省工业产业涉及到全部40个工业大类,以及300多个中类和1000多个小类。二是主要工业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汽车工业除东汽、神龙外,其余整车企业生产能力均不足万辆。钢铁工业除武钢、冶钢、鄂钢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余15家地方企业年均产量不足5万吨,且品种结构严重趋同;水泥工业除华新、葛洲坝、光化等几家企业在30万吨以上规模外,其他200多家企业大部分在10万吨左右;化肥工业除湖北化肥厂、宜化、黄麦岭、双环集团等外,其它50多家企业均未达到最低经济规模。结构趋同、规模效益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后果,使湖北工业难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少。

  (三)产业结构在三次产业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不合理

  1、不同产业的发展差异巨大,产生严重失衡。

  湖北经济增长主要靠少数产业、企业、城市支撑,大多数产业、企业、地区增长乏力。2002年,全省近40个工业行业中仅有交通运输设备、医药、普通机械三大产业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汽车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42%。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十堰、襄樊新增利润占全部工业新增利润的86.5%。东风、武钢等大型企业对全部工业利润的贡献率高达75%。

  2、省内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县城经济十分薄弱。

  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2002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省低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幅比二、三产业低8.3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9%,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低7.1个百分点。农村和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差距,已由2000年底的1.5个百分点扩大到2002年的11.4个百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沉重。

  3、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加工组装制造业比重偏低。

  湖北的工业基础是计划经济时代由外力推动形成的,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在湖北省六大支柱产业中,有五大产业属重工业。而且,湖北工业结构重型化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990年轻重工业的比例为1:1.28,到2003年扩大为1∶2.19。另外,加工组装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一般来讲,加工组装制造业附加值比轻型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高,加工组装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越大,工业化程度越高。2002年湖北省加工组装制造业为309.26亿元,占制造业的29.6%,低于全国7.6个百分点。

  4、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断层进一步凸现。

  高新科技产业单兵突进,而大多数传统工业产业升级滞缓,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上的断层。除高科技产业和汽车产业技术装备条件稍好外,我省大多数产业装备技术十分落后。2000年,全省主要行业中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钢铁行业为75%、纺织行业为39%、石化行业为37%、机械行业为25%、电力工业仅9%、建材行业仅3%。2002年,全国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1%,而我省仅增长9.1%。大多数传统产业的技术落后使得产业发展的断层日益加剧。

  二、提升湖北产业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

  提升湖北产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从企业内部入手,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以加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有效安排产业组织,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促进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以构筑产业竞争力的中间支架;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组织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以打造带动湖北经济高速运转的“发动机”。

  (一)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加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根据“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与管理”的逻辑链,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竞争力的构建,最终归结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许多人将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技术、专有技术等等量齐观。事实上,核心能力的主体构件有三种:基于硬技术的能力,基于制度或运行的能力,基于资源的能力。在核心技术一定、或者核心技术相对落后、或者独占核心技术难以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从建设独特的制度或运行条件、环境入手打造核心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这样做,与开发、引进核心技术相比,会产生收效快、时间省、投入少的效益。企业也应改变将核心能力与核心技术划等号的做法,从提升管理水平、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培育核心能力。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大学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对接。鼓励创业,支持企业并购校办、院办企业和院所改制企业,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营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抓好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培育真正的企业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彻底废除官本位制度,取消企业领导(经理人)的行政级别,建立企业家的职业本位机制。建立企业家市场和企业家资格鉴定和评估机制,促进企业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高对他们的约束力。

  (二)形成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互补合作的产业组织结构,构筑产业竞争力的中间支架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有赖于培育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相互有效关联的配套企业,形成首尾相接、环环相扣、能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

  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有以下三种途径:一种是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一批中小企业为配套组织,构建紧密型或者半紧密型的企业集团。二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实现众多具有专长的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三是通过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以虚拟经营方式,构建虚拟企业。

  (三)合理选择主导产业,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打造带动湖北经济高速运转的“发动机”

  提升湖北产业竞争力的环节就是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强化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

  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如,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大、产业关联性和扩散效应强、能实现持续发展等,湖北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可以确定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医药制造业以及环保产业等。具体而言,应当充分利用武汉·中国光谷这一优势,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软件等光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轿车、轻型车、专用车以及电动汽车产业;依托武钢,加快钢铁向深加工发展和延伸,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快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武汉市大型装备制造业存量优势,延伸发展环保产业。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花卉林果业发展成大产业,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提高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着力发展金融、信息、咨询、中介、旅游、房地产、教育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大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的互动和良性循环

  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之间的顺畅传导和互动,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有效发挥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关系,推动产业整体实力的上升。

  政府制定一定的产业组织政策,并促使其作用力顺畅传导到产业结构,使后者得以优化。如,运用退出撤资、兼并、一体化等产业组织政策工具,将其作用力传导到产业结构上,从而实现产业结构改变和调整的目标,如,压缩供给过剩产业的规模,提升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的结构等。

  另外,也应该促使产业结构政策的作用力有效传导到产业组织,使后者发生变化。

  (作者胡立君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