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曲折走 百方“玉玺”满屋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00:30 城市快报 | |||||||||
我家有宝 一把刻刀曲折走 百方“玉玺”满屋藏
记者 王志辉/城市快报 民间收藏兴盛是天津的一大特色,老玩意儿、老物件、票据、古玩……大到车辆、门窗,小到钱币、商标,五花八门,各色不一。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有人收藏的竟是“玉玺”,而且竟有数百方。虽然这些玉玺是自制的复制品,但也着实让记者大开眼界…… 飞龙盘踞的玉玺,封建王朝皇帝权力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随着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封建王朝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玉玺,也随之失去了它的价值依托。 虽然没有皇帝再用玉玺,但是专门负责给皇帝雕刻玉玺的御工那精湛的雕刻技术却没有消失,而是传入民间。从此,制作玉玺的技术也就有了许多传人,家住南开区的杨健力就是其中一位。 走进他的工作室,记者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不大的房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玺印。“我随师傅学习雕刻,而且专门学习雕刻玉玺。师傅曾告诉我,这门技法是从过去在宫廷里专门雕刻玉玺的御工手里流传下来的,到了我们这一代,手艺更不能丢。作为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民族技艺,我们有责任把它继续发扬广大。” 大小宝贝摆满屋 家藏玺印数百方 记者一边听着杨健力的介绍,一边欣赏着他工作室里摆放的玺印。“其实,这里摆着的只是一小部分,前段时间因为要参加上海的一个展览,大部分已经被送走了。我现在家藏数百方各式的玉玺。” 就算是这一小部分,记者看得也是眼花缭乱。展柜里摆放各式玺印,其印纽的图案大部分以龙为主。“那时候皇亲国戚所用玺印的图案都是以龙为主,数量众多,式样各异。”杨健力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比较著名的有‘正龙’、‘交龙’、‘腾龙’等式样的玺印。就以乾隆皇帝的‘古稀天子之宝’玉玺来说,就是交龙图案。这个玉玺印柄为两个颠倒的龙头,各向一端,四只龙爪紧紧抓住玉玺,玉玺四面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印面篆刻阳文‘古稀天子之宝’六个大字。在我所收藏的玉玺中,这可以说是极品。” 记者在他的展柜中还看到了一枚造型奇特、造型似龙非龙的玉玺。杨健力说:“这是当时比较有特点的独角龙印纽玉玺,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上面雕刻的是独角龙。独角是为了增加灵兽之气,它常常是正义的象征。气势恢弘之灵兽,仰首投足之造型,乃有顶千斤揽万仞之力,不但象征皇帝的威严,还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师祖入宫做玉玺 口传身授留绝技 印章作为文物,以其方寸之躯,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多年。从16世纪的明代开始,印章艺术和文人书画结合,且日趋紧密,乃至成为作品的构成部分,于是出现了明清两代五百年间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区别品级贵贱。元代中期,王冕始以花乳石做印,以刀代笔,风气大开,一时文人雅士以其易于受刃,竞相采用。清康熙、乾隆时期的纽制,题材多样,技法纯熟,制纽名家辈出。当时的周尚均、杨玉旋为寿山石的一代宗师,被皇帝召为“御工”,专门制作玉玺。 “我自小学习了书法、绘画和篆刻。20世纪80年代初期拜津门名家张金铃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印纽的雕刻。据我师傅讲,我们学习的雕刻技法是从前清时期宫廷御工师祖杨玉旋那里流传下来的,专门雕刻玉玺。到了我的师爷金禹民先生时,为皇帝专门制作玉玺的御工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雕刻的技法却保留了下来。” “学习这门手艺真是不容易,因为以前只是靠师傅们一代代的口传身授教徒弟,没有学习材料,没有图纸,更没有实物让你现场临摹。毕竟皇帝用的玉玺一种式样全国能保存的也就那么一枚。”杨健力告诉记者,“徒弟必须认真听讲,做到心领神会,才能真正去掌握其中的真髓,否则只能是当一辈子学徒。” 为学精髓走全国 收藏全为仿制品 记者看着杨健力数十枚的收藏品说:“您有这么多玉玺,故宫博物院没有把它们都收藏进故宫吗?”杨健力听后笑了:“要说这些玉玺,大部分还是我从人家那里‘偷’回来的呢。”他怕记者误会,又紧接说:“这些玉玺全部都是仿制品,真品都由国家收藏保存。其实我家的宝,就是我从师傅手里学来的、早年间御工专雕玉玺的手艺。” 据杨健力介绍,他开始学习雕刻玉玺时,为了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师傅所说的各种技巧,就找遍了全国有保存玉玺的文物单位,参观当时的原件。如果有可能,他就拍张照片回来。不让拍照的地方,他就画,把那些师傅曾经说过和自己觉得要注意地方细细记录,回家再加以研究。 “别看我这里的全是仿制品,但也倾注了全部精力。无论从选料还是做工,我都争取与原件保持一样。也许在别人眼里它们只是有些市场价值的石头,但在我的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 雕玺印 技须高 刻刀要用十多把 “其实,玉玺的好坏,除了它的选料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印纽’。印纽,就是印章顶部的造型与纹饰,玉玺纽雕以龙为主,反映出当时皇帝自命是‘真龙天子’的心理,印纽雕得好坏,才真正决定这方玉玺能不能登上皇帝的金銮殿。” “这些玉玺都是我自己一刀一刀在这里雕刻出来的。”杨健力指着自己的工作台,“雕刻一个印纽通常情况要用十多种不同式样的刀才能完成,一般有斜口刀、铲刀、圆弧刀等等,这些刀具并没有规定的长短和形状,全部都是实际操作者从便于自己雕刻的角度出发、自己制作而成的。” 据杨健力介绍,在雕刻玉玺的过程中,虽有基本要求,但没有固定模式,创作者要随机应变,灵活应用。雕刻完全后,印纽部分的棱角要锉圆顺,既讲究石材的自然形状(气势),又要做到不刺手(浑朴)。 玉玺难雕是龙首 在玉玺的雕刻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龙头”。杨健力说:“我在复制玉玺的过程中发现,一条龙看上去是不是能够‘活’起来,最重要的就是龙头,不但要雕出一只有目有鼻、有口有牙的龙头,还要把一些细小的褶皱都雕刻上去。”杨健力拿出了自己一方仿制的独角龙玉玺,指着龙头说:“一条龙的神态大部分都是由这里表现出来的,所以在雕刻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有个顺序。一般情况下,雕刻者都会从高至低的顺序去雕,先做出龙角,再去做龙鼻、龙须。下刀的时候要凝神定气,一气呵成,绝不能犹豫。往往一个停顿,就会导致一个败笔。” “雕龙点睛”求神韵 “师傅曾告诉我,历代御工都是按前人制作的玉玺为资料,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博采众长,善于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华,诸如青铜器艺术、玉器艺术、画像砖艺术等,去表现玉玺上龙的神态。俗语说,‘画龙点睛’,也许我们叫‘刻龙出神’吧。”杨健力说,“皇帝玉玺上的龙有各种各样,有独角的、腾云的、亮爪的,但全部都是正龙,也就是说,龙头和龙身都是向着一个方向的,而且龙爪都是五趾。” 在玉玺的雕刻中,除了强调“动象”,更讲究细部的刻画。如龙的腿部肌肉力求突现以显活力,五爪结构严谨以显力度,怒目翘鼻以显传神,须及牙、舌的刻画细腻以显精神。要做到极尽细致,又要做到自然变化恰到好处。在刀法上,运刀要稳健,刀法要细腻,于细微处如须鬃、毛发之开丝刻画要做到条条清晰。在表现手法上丰富而有内涵,浑朴中见秀灵。 与皇帝的玉玺不同,皇后和妃子、皇族们用的印就比较活泼了。有的歪头斜身,似在休息;有的盘转而上,似在嬉戏。但是,无论怎么雕琢,这些龙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绝不能有正龙的形象出现,因为只有玉玺印才可以有正龙的造型。 玉玺本是“双胞胎” “皇帝使用的玉玺,全国只有一枚,其实这个‘孤本’是人为造成的。”杨健力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一般情况下,御工在为皇帝制作玉玺的时候,也想到了如果由于自己的一时不慎,将会造成手中的玉玺成为废品,那肯定是交不了差的。所以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先后用相同的石材制出两枚形态一样的玉玺。按期完工后,御工会把制好的两枚玉玺送到宫廷内一个专门鉴别玉玺的部门,选择一枚进献给皇帝,然后把剩下的那枚在专人的监督下销毁。所以就算是皇帝也很难知道,他手里用的这枚玉玺还曾经有过一个‘孪生兄弟’。” 皇帝除了国事中使用的“大号”玉玺外,还有许多“小号”玉玺,其实就是他的私人用章。这些“玺”不会印在诏书上,而是经常用于在他们写的诗、做的画后面的落款。据记载,清朝皇帝康熙所用印章就高达120方,但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遭劫后仅存数方,大部分都流失海外,不知所终。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