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家长六问高考“3+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08:47 南京晨报

  一问

  文理统一划线是否公平?

  昨天打进电话的家长几乎都对文理统一划线的做法表示了质疑。他们指出,各门考试的难度系数难以均衡,统一划线明摆着理科生吃亏,文科生上算。作为最权威的选拔人才的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高考制度,怎么能够出现这种显而易见的漏洞呢?

  家长袁先生说,高考制度就是应该将不同层次的人才区分开来,但是现在的事实是,吃亏的往往都是这些好学生,真搞不懂,高考究竟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家长王女士认为,物理本来就难学,卷子又不容易,为什么不能把分数线降一降?现在是竞争的社会,高考也是一场竞争,如果失去了公平,这种竞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问

  命题者能否把握好尺度?

  高考各科难度差异大也是家长难以理解的。家长徐先生指出,既然知道五门学科统一划线,命题者就应该努力做到保持各科难度基本均衡。不求十分精确,最起码也不能这么悬殊。如果说去年是第一年没有数,今年的命题者难道还没有数?

  家长王女士认为,对于“32”,高考命题者还是没有掌握好思想。连续两年物理都难,说明命题者根本没有站在考生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这些决定考生命运的人不能谨慎地掌握一个度,那么高考必然失去公平公正。

  三问

  是否真的有利素质教育?

  很多家长致电晨报时谈道,实行“32”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家长严先生指出,从高一下就开始有了分科的趋向,只顾钻研选考的两门课,对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学生的全面发展能不被妨碍吗?

  家长王女士说,社会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人才,但是素质模式却只能培养出大批“瘸腿”。比如现实生活中数理化生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的学生学了物理,就把化学生物全丢了,学了生物又把物理给丢了,必然要产生大量“缺胳膊少腿”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提倡个性发展,但是离开了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又怎么谈特长?她还担心,如果继续照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从初中开始学生们就应开始为选科作准备了。

  家长何先生认为,中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学生们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具备,这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都会发挥出作用。

  四问

  是否真的有利个性发展?

  当初“32”推出时,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是其导向。但金陵中学的家长刘女士指出,现在家长们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理不选物理,文不选政治”,哪管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选科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喜欢物理就应让他学物理。这恐怕也是教育部门这项改革的初衷。但是因为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学生们选科根本就是身不由己。

  家长仇先生说,现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体制下,高考模式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32”带来的效应是哪门科目好捞分,学生就钻哪门课。什么个性、特长纷纷抛在脑后。道理很简单,敲不开大学门,你还谈什么个性发展呢?

  五问

  是否有利高校培养人才?

  不少家长来电一致认为,“32”并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家长周先生认为,学文或学理,本来就有一定的专业指向。然而进了大学以后,突然改变了当初设计好的轨道,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要为这一没有铺垫的转折付出一定的代价。

  家长许先生指出,让一个高中没有学过理化的人去学大学理科,或是让没有任何文史基础的人去学大学文科,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是痛苦的。在今后的就业中,学生的这种痛苦也许还将延续。另外,高校各专业不能招到最合适的人才,也是一种损失。

  六问

  是否有利社会长远发展?

  对于学生纷纷逃离物理的现状,家长们也流露出忧虑。家长高先生说,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而这些专业对物理的要求是最多的。所以,中学里选学物理的人最多才是正常现象。现在大家都不愿学物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家长杨女士说,物理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大学里各个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也是科技人才必备的知识,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具有物理知识素养的人才。如果学物理的越来越少,对科技人才队伍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百姓建言改革高考

  在昨天的热线中,不少读者指出,既然“32”模式有诸多弊端,那么就应该重新审视它,并且拿出改革的良方。同时他们纷纷提出了对江苏高考改革的建议。

  根据难易分别划线陈女士认为,从理论和公正来说,有多少种组合就应该划多少条分数线,虽然麻烦点,但从考生切身利益出发,还是必要的。最起码应该做到的是,文理分开划线。鲁先生觉得每门科目难度系数不同,就应该对考分通过加权的办法进行一定折算。

  重新回到文理分科何女士说,江苏高考改来改去,实际上原来的文理分科是最好的。前面一年半涉猎各科知识,到高二下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文理,既照顾到学生的爱好特长,又兼顾到知识的全面。

  南师大某学院负责人透露,从南师大今年的招生情况看,一本线上的2247人中,两门全文的877人,两门全理的1328人,而选一文一理的仅42人,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都有鲜明的文理倾向,不可能达到原来“32”设想的文理渗透。既然这样,不如干脆还是回到原来的文理分科,也可以避免诸多负面效应。

  “3文理综合”最理想王女士觉得,前两年实行的“3文理综合”应该是最理想的模式。理科学理化生,文科学史地政,学习的知识比现在还更全面,录取时文理分开划线也很公正。

  改革要改须慎行南大高教所所长龚放说,这两年江苏高考方案屡屡变动,给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如果再变动,还会产生新的矛盾。我的看法,“32”肯定是要改的,但是在仔细考虑成熟后,不要急于全盘否定,改革须慎行。资深教师直陈“物理之痛”

  江苏高考实行“32”以来,连续两年物理均分都很低。很多家长质问,明明知道头一年物理出难了,为什么第二年还是重蹈覆辙?大量学生中途放弃物理,这种选择到底明智否?昨天,记者就考生、家长们关心的焦点问题特别走访了金陵中学资深物理教师张政宗。

  今年难度已降到最低限度

  据张老师分析,今年物理卷的难度系数(考生均分除以试卷总分)为0.58,相比较而言,物理的难度的确要比其他几门学科高。但是,与以往的高考物理相比,今年的物理在难度上基本已下降到最低限度。

  为什么高考物理就不能出得像地理、生物那么简单呢?张老师指出,这是由物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物理学科思辨性强,重在理解,所以同样的题目,高考时稍作改动,有的学生就不会做了。张老师特别指出,如果物理卷过于容易,其选拔的功能就将失去。而高校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高校招生最看重物理,就是因为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区分人才的重要参照,尤其是好学校好专业更注重这一点,选科也只限定物理。

  中途放弃物理未必是坏事

  对于大批学生中途无奈放弃物理,张老师认为,这未必是坏事。他指出,由于高校很多专业都限考物理,选择面较广,所以这两年学生们一窝蜂地选报物理,在一些好的学校,十个班有八个班都是物理。而事实上,一些学生思维能力欠佳,一点基础也没有,也选学物理,结果学得痛苦不堪,成绩也不理想。张老师毫不讳言,就本校物理班的学生而言,大约就有四分之一的人不适合学物理。因此,他认为,对于一些学不下去或感到很吃力的学生来说,这时选择退出未必是坏事。

  可以考虑使用标准分

  既然物理难度难降,有什么对策可以保证物理考生不吃亏呢?张老师认为,适当抬高其他学科的难度是一种思路。不过,要确保各科命题难度均衡很难,因为江苏没有形成标准题库,命题者完全凭经验出题,所以难免出现偏差。而采用标准分的方式或许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

  据张老师介绍,所谓标准分,就是根据各科的考试人数和考生在各科中的排名,将每个考生的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比如考物理和化学的人数一样多,但是物理65分排在第5名,化学85分排在20名,那么经过折算后,这个65分的标准分要比那个85分的标准分要高,而和化学的第5名相同。考试人数不一样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电脑程序进行折算。目前上海、山东高考都采用了标准分。张老师说,用标准分也并不十分公正。但是和现在的“一刀切”做法相比,又要强多了。

  记者走近准考生倾听心声

  今年的高考“3+2”究竟对学生和家长产生怎样的震荡,记者在接听热线之余,又特别深入到今年参加过高考以及即将面临高考的新高三、新高二学生及家长中,作了一番探访,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

  文科理科“两种光景”

  南京十三中的李同学今年高考选考的是物理化学,考了520多分,只能上个民办本科。她决定再复读一年,明年再考。谈到今年的高考,她情绪很激动:“文科班整天玩玩闹闹,上二本线的却有几十个。而我们理科班的好学生那么多,每天学得都苦得要命,最后只上了十几个。实在太不公平了!”南京某重点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好学校的学生选报物理的较多,而一般学校的学生则尽量回避物理。因此,今年的高考成绩下来,学校与学校之间横向比较,一些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反而不如一般的学校。

  高二开始只盯着两门学

  南京某重点中学的马同学告诉记者,自从高二分班以后,学校的体育课全部被停,而其他副科也基本被主科“蚕食”殆尽。除了自己选考的化学、生物两门课,加上必考的语数外三门,其他科目基本上全丢了。眼看高三要综合会考,各门功课都得“过堂”,准备下学期紧急突击,忙里偷闲把那几门整个没学的科目糊起来。

  物理学得好也要转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的转科风潮中,一些原来物理学得好的学生也加入进来。南京十三中的一位家长陈先生说,孩子物理成绩不错,上的是学校的强化班。但是听学校说学物理不讨巧,生物容易得高分,就准备让孩子转学生物。

  南京九中的周同学告诉记者,在学校动员之后,他们班一些理科学得不错的同学也转到文科了。有一个男生每次物理能考到120多分,但是这次居然也要求转到历史系了。(来源:南京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