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莱州湾,涛生依旧——记莱州大菱鲆养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12:12 胶东在线

  大菱鲆“一棚成名”,莱州湾冒出上千个鲆棚

  胶东在线消息 1999年之前,莱州人还不知道大菱鲆为何物。这年春天,莱州湾畔的朱旺村首次引入大菱鲆,开发地下井海水养殖,飞机空运南方,每公斤售价高达320元,一个养殖水面1亩的温室大棚,养鲆1万尾,8个月出棚上市,获益160多万元,“简直赛过开银行!”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尽管大菱鲆养殖集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三高”于一身,但是,丰厚的市场利润很快煽起一股大菱鲆养殖热。短短4年,莱州市沿海、内地的农民和外地投资者,竞相在莱州湾投资建大棚,养殖大菱鲆。从莱州湾的海庙后到三山岛,50多公里环海线上冒出1000多个大棚,资金投入超过一个亿,投资者超过3000人。

  鲆棚上得猛,海水“不够用”

  然而,去年以来,一个讯息却令莱州的决策者始料不及:大菱鲆养殖的海水不够用了,有的一棚只能养半棚鱼,有的眼看就要关棚转行。

  原因何在?

  原来,大菱鲆是冷水型海鱼,最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4到18摄氏度,外海水自然温度不适宜,只能靠抽取地下海水。要抽地下海水就要打井。莱州湾养鲆,开头都是采用开放式流水技术,一个井水循环用完,立即排向大海,然后再由海井抽取地下海水补充第二次循环。一个大棚一天循环排放井水5至8次,一天就要排放2500立方左右水体。以此计算,1000个大棚一天要抽排地下海水250万立方!

  地下海水也有自然补给过程。但这个过程再快,也不及养殖大菱鲆抽得快。老并不够抽了就打新井。新井抽干了就排着再往下打。开头一棚一井就够用,后来“一棚二井”、“一棚三井”,多的一棚甚至要打20几眼井。地下海水水位由七八米降到三四十米,有的一直钻到岩层。海滩上的地下海水不够抽,不少养殖户干脆把地下井钻到大海里,养殖成本大大提高。有的打一口海中深井要3万元,抽一方海水电费支出高达1元。

  地下海水资源告急,大菱鲆养殖挤入了 “瓶颈”。

  坚持科学发展,让海水循环起来

  对大菱鲆养殖遭遇的困境,莱州市政府既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紧急刹车,他们把眼光投在了如何科学利用海水上。

  海鱼养殖离不开海水。棚养大菱鲆,海水必须循环排放,这样才能排走残饵粪便及病害,实现地下海水自我大流量水体循环利用,莱州市在这关键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莱州市水产养殖协会牵头,引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还有北京、青岛两家高科技水处理公司,经过不长一段实地研发,终于在国内首次趟出一条由原流水到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全新模式。它利用的是蛋白分离、臭氧杀菌、活性炭过滤和纯氧增氧的最新技术。经过这么一番高科技处理,大菱鲆养殖海水循环利用率至少提高50%,进一步的全封闭式循环,可使地下海水利用率提高到90%。

  海水循环活起来了,工厂化大菱鲆养殖也活起来了。

  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科学养殖大菱鲆,莱州湾本地地下海水井并不是海水资源的全部。莱州市又起步探索春秋适宜季节直接利用外海水养殖大菱鲆。同时鼓励本地大菱鲆养殖户走出去,利用现有技术、市场和资本的优势,到本省海阳、东营及江苏、辽宁具有较为丰富地下海水的沿海地区养鲆。“本地育苗,南方养殖,南北接力,优势互补”的新路子也予以启动。

  建设中国北方海水鱼类养殖基地,1000棚大菱鲆也不是海水养鱼的全部。莱州市海水鱼养殖推进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利用棚养大菱鲆排水,池养石鲽、牙鲆、大西洋牙鲆等鲆鲽鱼类和海参,实现一水两用、一水多用。

  ——海滩建池扩池,扩大自然池养水域,同时直接走进大海,开拓深海鲈鱼、红鳍东方豚、漠斑牙鲆、半滑舌鳎、塞舌尔鳎的网箱养殖,海水鱼养殖多管齐下。

  ——全面推行海水鱼无公害养殖,打造莱州水产绿色品牌,全市已有3个鱼类养殖产品率先通过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有序发展,平衡推进,莱州市海水养鱼养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目前,全市工厂化养鱼面积56万平方米,池塘养鱼3800公顷,海域养殖(包括虾、蟹、贝)总面积突破6000公顷。其中工厂化养鱼年产值已突破4个亿。(吕俊峰 盛京斌 李玉明)责任编辑:韩延吉来源:烟台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