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在天津 “东亚病夫”孰可忍(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19:26 城市快报 | |||||||||
1907年,张伯苓就是在这里(今天津市少年宫)介绍了奥林匹克。 再过几天,雅典奥运会即将开幕。追寻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足迹,记者发现,天津与奥运会有着不解之缘,奥林匹克精神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就在天津,这里是中国人公开发表演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所在地。 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马路上的天津市少年宫,97年前是个礼堂,当时南开学校的创始人张伯苓在此发表了一篇可以载入中国奥运史册的演说。他的演说,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
记者 张博/城市快报 20世纪初叶的中国,正值腐朽的清王朝走向没落之际,“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列强扣在国人的头上,一直致力于体育强健国民体魄、增强国民素质的张伯苓对西方国家举办的体育盛会非常关注。 津门首闻奥运声 未雨绸缪寄后生 1896年,第一次奥运会举办不久,张伯苓通过美国朋友了解到了这个世界顶级体育盛会。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举办后,张伯苓更加关注奥运会。让国人了解奥运会、了解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他的心愿。 三年后,张伯苓在一次公开的演说中建议中国组建奥林匹克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那是1907年10月24日,作为南开学校校长的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胜成绩的队员颁奖。在颁奖仪式上,张伯苓发表了演说,从天津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比赛联想到中国将来的体育运动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了要组队参加奥运会的想法。据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梁吉生教授介绍,这是目前所知奥林匹克传入中国的最早言论。 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次演讲的书面文字记载,但从当时的情况分析,1908年要召开的奥运会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入了中国,一直非常关注国际体育运动的张伯苓应该能够知道这一消息,而且从中学体育运动会联想到世界体育顶级赛事也是在情理之中。 步入礼堂,坐在礼堂内的一把椅子上,望着主席台,遥想当年张伯苓发表演说的情形,耳边回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照此看来,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 张伯苓讲这席话绝不是心血来潮,在以后的四十年里,他一直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而努力着。 巧逢圣火四次燃 归国推介奥运会 在张伯苓发表主张中国参加奥运会演说的第二年,他在英国第一次观看了奥运会,并为大会的盛况深深地感染,下定决心要组织中国的奥运代表队。据梁吉生教授介绍,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参加美国第4届渔业大会,会后转道欧洲考察教育。当时,第4届奥运会在英国的伦敦举行,张伯苓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就到奥运会场观看选手们的比赛,比赛的精彩激烈给张伯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望着第4次燃烧的奥运圣火,张伯苓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于是在1909年张伯苓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向南开学校的学生们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 1909年10月9日———13日,南开中学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张伯苓在颁奖仪式上向同学们介绍了英国伦敦奥运会的情况。为让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传播,张伯苓还发起了以参与奥运会为目标的全国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这是第一次全国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直接推动下举办的。后来被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远东奥运初长成 南开健儿摘金牌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熟悉奥林匹克精神,张伯苓还与国际友人共同组织了远东业余体育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并完全按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规指导各项工作,从远东运动会的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来看,张伯苓的奥运情结一览无遗。远东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各国的大城市承办。作为远东体协的成员,张伯苓曾经5次参加远东运动会,其中3次是以中国队领队的身份出现的,两次担任运动会的总裁判。 得体育风气之先的南开学校,多次参加了这项亚洲地区的体育盛事,并在第2届和第3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南开的郭毓彬取得了1英里和半英里跑两枚金牌,这届远东运动会上南开共有7名选手参加。南开选手的优异成绩让日本选手感到震惊,在第3届远东运动会上,来自南开的丁煦春取得了撑杆跳的冠军,另外有3名选手取得了2银1铜的成绩。在以后的几届远东运动会上,南开入选中国队的人数下降,成绩不理想,仅在1930年举办的远东运动会上,南开篮球主力代表中国队比赛,取得了第3名。虽然中国队的整体成绩不十分理想,但张伯苓为推动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努力却收到了成效。 在第1届远东运动会举办7年后,1920年,远东运动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作为这个组织发起者之一的张伯苓为亚洲地区的奥林匹克运动贡献卓越。 掌舵体育协进会 加入国际奥委会 虽然远东运动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但中国体育协会却还没有成为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张伯苓没有放弃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的努力,在1924年,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与中国体育协进会合并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推选张伯苓为名誉会长,虽为名誉会长,但该组织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负责人却是张伯苓。由于这个组织是个业余组织,但在推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梁吉生介绍,由张伯苓实际负责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先后参加过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国际足球协会、国际游泳协会、国际草地网球协会等组织,并组织中国体育代表队参加过远东运动会,并筹办、主办了在中国举办的远东运动大会。 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推动并完成了中国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1928年,在张伯苓的建议下,选派代表出席第9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会为中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该会选拔运动员参加了第10届和第11届奥运会。 短跑名将无功返 奥运史册不忘怀 在中国奥运史上,中国第一次派选手参加的奥运会是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当时距离日本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南京政府一再宣称不派代表参加奥运会,这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日本策划由伪“满洲国”派代表参加奥运会,消息传出后,舆论界一片哗然。张伯苓领导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更是主张中国派选手参加奥运会,坚决抵制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并筹备组织派运动员远赴美国参赛。 当时已经背上“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少帅张学良也坚决主张中国派代表参加,并致电张伯苓,让他继续筹备联络赴美国参赛事宜。在东北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张学良明确表示支持刘长春和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他自己出资赞助奥运选手到美国比赛。张伯苓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柏林奥运会组委会取得联系,为两位中国选手报名。 当时,刘长春的200米记录为22秒,这个成绩在当时非常不错。在张学良、张伯苓等人努力下,刘长春、于希渭如愿组成中国体育代表团到洛杉矶参加奥运会,但由于经费紧张,经过长途的海上颠簸后,刘长春等人到了美国,没有来得及恢复体力就参加比赛,没有能够发挥出最高水平,在预赛阶段就被淘汰。 尽管成绩不佳,但这对于中国奥运史来说,意义非凡,中国第一次在世界顶级赛场上亮相,中国代表也第一次登上观礼台荣誉席,五环旗下,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与世界各国的选手同场竞技,中国奥运史翻开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筹办南开系列校 错过柏林奥运会 1932年中国代表团的惨败深深地刺痛了张伯苓,于是,在准备参加第11届奥运会时,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张伯苓等人的领导下,提前一年就开始进行紧张备战。1935年7月,在青岛举办了“暑期训练会”,专门负责培训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张伯苓还专程到青岛的训练营地看望运动员,鼓励他们为国争光。 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中国第二次派代表团参加,作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领导人的张伯苓却没有同代表团赴德国。记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1936年4月,张伯苓就发表了一个声明,详细解释了不参加柏林奥运会的原因。原本这次中国体育代表团是公推张伯苓参加的,但为建设南开系列校的事情,张伯苓与柏林奥运会擦肩而过。据梁吉生介绍,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伯苓眼见华北地区形势危急,决定在四川建立一所南开的分校,以应对时局的变化,就这样1936年5月,重庆南开中学破土动工,8月底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准备在9月10日举行开学典礼。由于开学典礼的时间正好与参加奥运会的行程冲突,所以张伯苓被迫舍弃了参加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机会。 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让张伯苓等人无法与国际奥林匹克组织取得联系,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伯苓立即与中华体育协进会的常务理事们进行联络,并使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申办第15届奥运会,同时,还组织选手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 在第一次发表关于奥运会的演讲后,到派选手参加1948年的奥运会,张伯苓为中国奥林匹克事业奉献了40多年,这40多年,中国体育组织从形成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到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从派选手参加奥运会到提出申办奥运会,张伯苓伟岸的身影无处不在。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