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间层对稳定至关重要 一般受过高等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5:48 中国青年报 | |||||||||
编者按:针对近日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表示,社会中间层对于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中间层理应在当代中国十大阶层中占据相当部分比例,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更为稳定安全的社会。 对于社会中间层这一群体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者们的这份研究报告,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社会群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该项调查执行时间为2002年~2004年,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承担课题研究,共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两次电话调查,有效样本3038个,并进行了120人次的深度访谈。课题组成员包括:周晓虹、陈友华、许荣、沈晖、王建平、张春明、王奕红、陈曙红、王晓燕、连连、胡翼青、杜骏飞。 “哪些人构成了我们社会的中间层?我能算是其中的一员吗?” 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副总经理,在接受课题组访谈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反问。他的疑问在当下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从客观上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一个日益增长的中间层,但关于这一阶层群体的界定标准以及具体的人口比例,在我国一直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在我们这项研究中,经过反复的学术讨论和大量的调查分析,我们倾向于这样定义我国的社会中间层: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非体力性劳动,以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家庭年收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大城市居民。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简单等同于财富地位,而是更多地负有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 社会参与:他们喜欢参加网上讨论 调查显示,在社会性的政治参与方式上,处于社会中间层的人更倾向于直接参与。他们中有47%的人认为“直接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好形式,而在其他群体中,这一比例为39%。 当被问及“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您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时,选择“渠道不畅通”的社会中间层人数明显多于其他群体。不过,社会中间层与其他群体一样,对国家和当地大事透明度的关注度都很高,只是他们中有许多人感觉“参与不起作用”。 这意味着,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我国社会的中间层具有更高的政治参与意识,但现有的公民社会政治参与渠道上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参政热情。 在回答“您认为,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这一问题时,无论在哪个阶层看来,“反腐倡廉”均是获选率最高的选项。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中间层和其他群体的关注点明显不同:他们更关注“言论、出版自由”,而其他群体则认为“反腐倡廉”和“缩小贫富差距”是改革的各项举措中应该首先涉及的。 现阶段,处于社会中间层面的公民更愿意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调查显示,与利用传统渠道,如“向媒体投诉”、“参加政治、公益社团”等方式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在网上参加讨论”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一方式的获选率为33%,高居第一位。与此相对照,其他群体则更愿意“参与社区选举、管理”(34%)。 文化品位:他们明显偏好文艺、财经、自然科学类书籍和周报 按照传统的理解,品位总是与艺术展览、音乐会等高雅文化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调查显示,当下在国内,经常涉足这类文化活动的人极少,不足以形成一个固定的群体。但在一些具体的点上,中间阶层的人与其他群体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书籍报刊的阅读上,社会中间层的人明显偏好文艺、财经、自然科学等类别的书籍。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与其他群体在对有关子女教育的书籍阅读上,都表现出同样的偏好。这说明在我国,不同阶层对下一代都寄予了同样殷切的期望。 在报纸与杂志的阅读偏好上,虽然晚报、晨报、都市报类是市民们的共同选择,但有20%的中间阶层的人会再看一些周报或周末报,这个比例几乎是其他群体的两倍。 社会的中间阶层之所以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品位,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得相对较少,文化消费的市场还不够活跃,未能培养出人们的消费欣赏习惯;另一方面,文化品位的培养也是需要一定的代际积累的,但由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流动频繁,目前我国社会中间层人群还缺乏这样坚实的积累。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