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国电子政务:电子“无病” 政务“有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8:05 中国青年报 | |||||||||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府已成为新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尚存在网上办事功能不强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坐在家里,就能到“政府”办事。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尚处于发轫之初。”
8月5日,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冯晓哲,向本报独家披露了我国首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报告。 本次测评,是对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的一次全方位调查和评价。据该报告统计,截至今年1月30日,全国336个城市中,已建立政府网站的城市共有303个,约占90.2%,还有33个、约占9.8%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政府网站。 评价结果显示,参加统计的336个城市平均电子政务实现度为38.5%,已建政府门户网站的303个城市平均电子政务实现度为42.7%。信息服务仍是网站主体,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整体薄弱。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调查显示,位于最上层、有面向未来服务型电子政务发展眼光和战略规划的领先型网站,只有3个,比例不足网站总数的1%。这3个网站所在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大连。有成熟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向领先型电子政务迈进的创新型网站,也只有30个,所占比例不足9%。 尚未步入正常的电子政务发展轨道的网站,所占比例却相当大。这部分网站,包括建设刚刚展开、发展尚不成熟、处于较低层次的起步型网站,占36%;还有正不断探索建设方向、有一定的规模、尚无明确方向和规划的探索型网站,占17%。尚未建立网站的城市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近10%。 调查显示,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很不均衡,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政府网站空缺数量较多,在33个政府网站空缺型城市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西藏所有地方城市均未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空缺比例达100%;其次是青海,有一半的城市尚未拥有自己的政府网站,空缺比例严重;再次是四川、甘肃、广西和宁夏,这些省(自治区)尚有超过20%的城市没有建立政府网站。技术和投入上如此,内容建设上也是如此。更严重的是,西部有些市县连政府网站以外的网站都没有。 重技术轻政务 报告指出,在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网站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顶多起到公布信息和宣传的作用,而没有起到通过网络行使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作用。重技术、轻政务现象很严重。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 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经可以让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 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政府网站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质量,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但还有很多网站需要在形式上进一步提高。 上述三个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电子政务在技术和形式层面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但这些数据与涉及政务具体内容的调查数据形成对比。 网站的交互性是实际测评得分最低的一项,仅为23%。这说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整体上刚刚实现了简单的单向交互,与双向交互和成熟的事务处理阶段尚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处理政务的能力比较差。这是影响我国城市政府网站总体电子政务实现度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还表明,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的政府网站并不多见;其实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偏重技术的现象很普遍,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冯晓哲说。 安全系数低 开放度不够 调查结果同时暴露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观念的落后。 政府网站的安全性指数得分不高,仅为35%。这说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对于安全性的实现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难以为私人信息和操作过程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和法律支持。 政府网站的透明化指数为25%。这表明,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程度,常常难以让人满意,尽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政府信息已被提供,但政府内部的操作过程,却往往是公众难以了解到的,使得电子政务难以真正实现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网站的开放性指数得分较低,仅为32%。绝大多数政府网站仅仅具有单一的语言版本,国际化程度很低。网站的对外接口仅仅为简单的网页链接,且网站对外部网络和外部信息并没有很好的包容性。网站的用户群体往往仅仅限于一定的区域、一定的人群等。 调查报告还显示,中西部个别地区的城市,连政府领导的姓名都在网上公布。如北京市的政府网站做得比较好,在网上公开市长、副市长名单,还公布了每个人的分工和电子邮箱,民众有解决不了的事随时可以给市长发电子邮件。但个别城市政府网站画地为牢,以“保密”为由不与其他网站链接。 政府网站便民栏目受冷遇 电子政务为何难以走近百姓? 记者陈娉舒李健“我们的省政府网站,我们最关注访问量的两个栏目是《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偏偏(这两个)访问量最低,一个占总访问量的7%,另一个还不到5%!” 在第三届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张令保,以安徽省政府网站为“麻雀”进行“解剖”。他指出,政府网站便民栏目,尚未能够深入人心;电子政务要走近百姓,还有很长的路。 安徽省政府网站是在1998年9月建立的。近年来,日平均访问量约1万人次,高峰时日均达到3~4万人次的点击量。这个访问规模,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这个省政府网站上,建有全省27个厅局以及地级市网站的链接。 张令保和同事经过调查统计发现,访问厅局网站的居多,而访问各市网站的居少。该网站一共设有14个栏目,其中,公布政策、政府新闻的“政府专题”,访问量比例最高,占总访问量的21%;其次是“走进安徽”占18%;“政府公报”占10%;“省长之窗”与“机构设置”各占7%。 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是,省政府网站设立的《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访问率竟然排在所有栏目的最末尾。 张令保说:“据我所知,即便是上海、北京这些居民科技素质较高、网络普及率较高、信息联动水平较高的城市,其政府网站除绝对访问量高于安徽外,凡是与便民有关的栏目,同样存在访问比例偏低的尴尬。”他认为,政府网站开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方便百姓,但开通后最直接体现便民宗旨、直接实现为百姓办实事的栏目,却遭到“冷遇”。“这可能折射出百姓的观望和存疑心态。他们也许还抱着看一看的想法,对政府能否在网上为他们解决事情,还存在怀疑。”张令保说。 张令保分析,个中的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停留在上政府网站瞧瞧相关部门的公报、公告、政策发布。对于网上办事,概念不强,观念认识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二,政府自身作为不够,比如,在宣传、内容丰富和及时更新等方面都做得不够。“按理说,百姓到政府网站上实现网上办事,技术根本不成问题。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刺激百姓这方面的需求,这些栏目的访问量就会上来。这不但是便民,也给政府省事。” 张令保说,“便民栏目访问量低凸显政府部门改革还要加大力度,要有更多的便民政策、措施,让更多百姓知道和了解。” 张令保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消除一个认识误区———电子政务只为便民。“其实,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对社会都是‘双赢’。百姓、企业得到便利,政府提高自身办事效率,为自己省力、省人、省时,改善管理形象。” 张令保还认为,电脑普及面不足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他说,像安徽全省的城市平均电脑拥有率不到10%,虽然省会合肥达15%,但差一点儿的城市的比例不到4%。 背景链接: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2000年完成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全部立法程序,并将在2005年前后最终进入电子政府时代。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政府在网上发布信息,主要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等。 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政府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个公共项目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在政府网站下载有关表格等。 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居民或企业在网上政府就能完成整个“办事”过程。(本报综合)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其评价指标包括电子政务的实现度、网站充实性、网站时效性、网站艺术性、网站交互性、网站安全指数、网站透明化和网站开放性等。 电子政务实现度(EGR),一个政府网站与理想化的服务型电子政府网站相比,其政府服务在政府网站上实现的程度,以及达到的水平(理想的EGR为100%)。 本报记者 李健、 陈娉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