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李君如:自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16:07 新华网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邓小平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在今天,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光荣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和江泽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终于创立了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自觉地、坚定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用“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这样一个朴实的语言来表达。

  “始于毛”,指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在曲折探索中起步。

  “成于邓”,指的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以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为鲜明特点的、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其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起步;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和十三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改革的纲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三阶段,从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开始到十五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于江”,指的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党的十六大上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些重要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正确把握。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以及党内思想出现分歧,使得我们党没有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正确的探索,没有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之所以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邓小平曾经说过:“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二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世界经济迅猛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明确提出:“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提了出来。

  三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时,邓小平注意到世界大战可以避免,领导党实现了对外政策的战略转变,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四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及其对我们的压力。邓小平曾充满忧患地说:“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国内外政治风波考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动,顺应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可持续发展等时代潮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地研究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要把握这种历史必然性还必须充分发挥自觉的能动性,实现主客观之间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邓小平领导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有两个起点:一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二是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两个实践起点,也影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历史特点:

  一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改革起步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决定把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科学结论,标志着我们的实践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二是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兴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我们又相继开放沿海14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步一步走上了在对外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一个反全球化的潮流也在不断发展。这就给我们党出了一个难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还是参与反全球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研究了这个问题,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作出了既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独立自主,努力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抉择。

  从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到江泽民决策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走出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由于这条道路,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达到互利、双赢,而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或集团对抗来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因此又叫做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研究这两个历史特点,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所强调的,要“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在这两个历史特点形成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也就是姓“社”姓“资”的问题。因此,邓小平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并从宏观角度作出了回答:

  第一,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社会主义是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制度。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此同时,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问题,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第三,社会主义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他说:“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作出了新贡献。

  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我们今天的实际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巩固和发展中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仍面临着一系列亟须解决的复杂课题。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当前,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怎样正确地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怎样正确地对待“五个统筹”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解决好“市场失灵”的问题,如何避免两极分化,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

  三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防止“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争夺人心的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是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与遏制腐败蔓延之间的矛盾。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长期的探索。

  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能够提高执政能力,驾驭复杂局面,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