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评论:生活还要继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09:36 金羊网-新快报 | |||||||||
罗枫 像选择王皓而放弃孔令辉一样,选择陈宏而放弃夏煊泽同样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忍痛割爱的结果是夏煊泽的世界崩塌了,中国在优势项目上的人员富余得让世界惊讶,以至于路透社也惊呼“中国看起来把握很大,竟把世界冠军夏煊泽留在了家中。”
外面的喧哗,奥运军团出发时的刺激,让夏煊泽不得不说:“想不平淡又能怎样。”这种痛入骨髓的无奈曾几何时是国家奥运战略的一部分,包括让球、让冠军都使不少名将不得不放手。中国唯有乒乓球可以有实力把世界冠军留在家里,但对于没有必胜的把握羽毛球男单,万一陈宏失利了,夏煊泽的遗憾又是谁能弥补的呢?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的奥运选拔赛,无论老将还是新秀均同场竞技,胜者去奥运,败者如琼斯这样的名将也心服口服。又如澳大利亚的奥运游泳选拔赛,名将索普失足就没有了主项四百米自由泳的资格。因此对于夏煊泽而言,他可能渴望最多的还是这样的选拔赛。而不是几个秘密会议后的一纸通知,通知完了还要夏煊泽立即大度地接受。 对于夏煊泽来说,生活还要继续,问题是失去了这次机会的夏煊泽生活怎么样继续?中国体育长期是计划体制的,运动员除了运动能力之外,可以说谋生能力是不强的,尤其是那些没有市场化的体育项目,运动员退役后唯有当教练这几条窄路可走。如此一来,这样行政命令式的选择对夏煊泽是不公平的。 像美国般发展高校体育和NBA这样的职业化市场化联赛是解决运动员的出路的一个可借鉴的思路。这样的体育机制,也可以让运动员们意识到体育和教练不是他们的唯一,生活还要多姿多彩地继续下去。纵使水平下降了,退役了,生活道路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是宽广的,而不至于像举重冠军才力一样生活艰辛,最终猝死在体校的大门口。(日京/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