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封山育林系列报道:从靠山吃山到封山育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0:26 燕赵晚报

  我市西部山区涉及八个县(市)区,全市850万亩山场养育着近200万山区农民。可以说,山,就是这些山民的生活来源,山就是这些山民的希望。2003年1月1日,市委、市政府毅然决定在所有山场实行全面封山育林、禁伐禁牧,创全国之先河;同时,把封山育林作为林业重点工程来进行管理。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山区农民来讲是一场革命,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同样也是必然的选择。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破坏自然———掠夺性吃山越吃越穷

  “封山以前,人们光知道向山上伸手要,放羊的放羊,砍柴的砍柴,就连草根都拔回家当柴烧。结果,山是越来越秃,人是越来越穷,而且一下大雨山上就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非常严重。人毁山,山也不会养人。”回想当年情景,平山县观音堂乡李台村党支部书记郭怀感慨地说。

  其实不仅李台这一个村,这种现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甚至在本世纪初的一些地方仍十分普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的古训。山里人把山当成了聚宝盆、摇钱树,需要什么都向山上要。那时,人们烧柴到山上砍,吃饭靠山坡开荒种粮,花钱靠山坡放牧、砍山卖木。山上有多少牛和羊曾经是一些山区县的骄傲和自豪。大肆掠夺山场资源使大片大片的青山变成了秃山,一到雨季时常洪水肆虐,淤良田毁房屋。春秋干旱时节,井干河裂,寸草不生。“96·8”一场洪水,使我市西部山区多处发生泥石流,仅赞皇县野湖泉一个村就死了20多人,元氏县佃户营有一个自然庄全部屋塌人亡。血的教训,告诉人们掠夺性“吃”山是自毁家园,只会越“吃”越穷。

  人造自然———荒山开发遭遇干旱难题

  靠着掠夺式吃山,人们不但没有富起来,反而生活越来越艰难,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大山,逐渐由单纯的“吃”山向“养山”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起,荒山开发就成了各届政府和山区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元宵节这天,隆隆的炮声正式拉开了我市爆破整地绿化荒山的大幕。直到2001年,每年元宵节万炮齐轰太行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2001年以后,受火药管制影响,我市又开始大力推广机械整地,再加上飞播造林,山区综合开发再次掀起高潮。

  一个炮眼打一个坑,一个坑里种一棵树,其间的辛劳自不必说。然而,我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尽管每年有五六百毫米的降水量,但绝大部分降水大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冬春两季几乎是十年九旱,没有水成了人们绿化荒山最大的难题。本来种得好好的树苗,一到春天就被旱死了。1999年春旱最严重时,在嶂石岩等地的阳坡上就连碗口粗的油松都大片大片地干枯了。据林业部门统计,由于干旱缺水和牛羊啃食、人为破坏,人工造林成活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一些地方树苗成活率甚至还不足30%。单纯靠人工造林绿化荒山,费时费力不说,往往还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现有山区开发的基础上,寻找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成了各级政府和山区人民努力的目标。

  利用自然———

  封山育林从最贫困地区开始

  谁也没有想到,我市封山育林工作是从平山、赞皇、灵寿三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开始的,而且在这三个县也是从偏远贫困的深山区开始的。

  嶂石岩乡的嶂石岩、软枣会、上大凡、下大凡4个村共2万亩山场是赞皇县最早实行封山育林的地方。这4个村是赞皇县最偏远的村,1994年开始封山育林时,也是这个县最贫困的村之一。“当时,政府主要是从脱贫角度考虑的。”赞皇县林业局局长吕爱文告诉记者,“因为以前不注意植被保护,这里的山大都成了秃山,一下大雨泥沙就把下面的庄稼冲了,农民连基本的口粮都保证不了,在当时经济条件下,封山育林是改善山场植被的惟一出路。”为了保证封山育林效果,赞皇县还出台了以县劳动局牵头对外搞劳务输出为主的配套措施。没想到这一封就是10年,不但山上的植被长起来了,还大大改善了嶂石岩风景区的环境,靠旅游经济带动这4个村全都富了起来。特别是嶂石岩、软枣会两个村几乎家家建起了家庭旅馆,靠旅游三产每户收入都有数万元。借鉴这4个村的脱贫经验,赞皇县又先后对20万亩山场实施了封山育林,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灵寿、平山两县也都搞了一些试点。2000年12月,平山县率先对全县所有山场实施封山育林,紧接着赞皇、灵寿两县也出台了类似措施。两年后,这3个县的封山育林取得初步成效,并在全市进行推广。2003年1月,市政府正式出台文件,全市850万亩山场全面实施封山育林。

  “这就叫穷则思变。”市林业局局长冯书勤介绍说,我市太行山区多数干旱缺水,造林难度极大。若是仅靠人工造林,不但成本每亩高达数百元,而且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在这些贫困地区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极易形成乔灌草、多树种、多层次的植被类型,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是加速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