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不牺牲环境 生态建设让城区大变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5:07 新华网 | |||||||||
10日上午从天津市科委获悉,作为重要的石油和石化工业基地,大港区发展生产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后累计投入89.39亿元用于进行大规模高标准城乡建设改造,投资近1.8亿元治理污染,基本实现了从厂矿生活区到花园式城区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科技部日前确定大港区为天津市惟一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该区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05年,使该区成为国内高度开放的经济示范区、环境保护模式先进的创新区,将其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
近年来,大港区把防治污染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抓,不惜投巨资进行环境治理,特别对石油天然气开发、发电、造纸等行业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推进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003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7.97%,达到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针对小型企业达标排放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先后投资完成了9家造纸厂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6家染料厂的污水生化处理工程,使工业污染造成农村局部生态破坏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区内22台10吨以下锅炉进行并网改造,对400多台燃煤茶炉和大灶进行改燃治理;建立了三片总面积36.25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使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86.41%;在城区开展生活垃圾密闭化、袋装化管理,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化运输;建成16万平方米垃圾填埋坑一座,日处理200吨的垃圾滤液处理场一座,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目前,大港区已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框架,超前建设发达配套的基础设施,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建设。特别是根据天津市工业东移的战略部署,大港区制定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使商贸、金融、旅游协调发展,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市容环境。(记者杨晓慧)(来源:今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