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留学巴基斯坦最高军事学府感受中巴情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7:47 中国新闻网 | |||||||||
巴基斯坦国防学院位于首都伊斯兰堡西郊马格拉山脚下,是巴国最高军事学府。笔者作为留学生被派往巴国防学院学习,从而对该院和巴军人有所观察。 巴军官最向往的学院 国防学院的国防系主要培训巴军准将以上高级军官。学员毕业时被授予国防战略研究
毕业生中的精英将担任一年学院教官。军官在学院的任教经历是晋升将军的有利条件,因而国防学院教官成为在装甲部队和军种部主官之后巴军官最向往的职位。文职教官也都被委以重任。笔者的论文导师阿诗玛女士就被任命为巴驻黎巴嫩大使。 独具特色的“危机管理演习”教学 在巴国防学院上学,笔者感触最深的也是其最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便是每年举行两次的危机管理演习。演习中,每个学员均被指定为政府决策层领导人、驻外国或联合国外交代表等,根据教官给出的危机想定,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危机处理指导原则和应对措施。在持续5天演习的最后1天,巴海军参谋长和外交部长到场听取演习汇报,并当场提问,最后由教官为每个学员的表现作出评定。大家都感到紧张、刺激,同时获益匪浅。 带着家人与“保姆”来上学 巴军官入院学习都要举家搬迁:子女进军队子弟学校,家属则操持家务。巴“军嫂”很少两地分居,笔者的巴军同学都是携家眷上学。“军嫂”们很多都受过教育,在文盲占人口2/3的巴基斯坦可是令人羡慕的。在社交活动中和外出见学时,军人允许带家属。出于穆斯林习俗,在各种迎送场合男女不行握手礼,活动也是分开的。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我们到曾任驻华空军武官的同学亚辛准将家中做客时,一进门,准将夫人主动同我们握手。亚辛在一旁说:“这是因为又见到中国朋友的缘故。” 刚到学院时,随处可见穿白色长褂(巴百姓服装)的男子,笔者一问才知他们不是老百姓,而是“男保姆”———领军饷的勤务兵。我班的所有巴军官以及负责行政的中尉军官每人都有“男保姆”。据说这是英印殖民军留下来的传统。“男保姆”们通常随军官调动,日常工作就是做饭、打扫卫生、照看孩子、开车接送全家人……老资历的军官家里甚至有3个“男保姆”:一个扫地,一个开车,一个下厨房。 巴基斯坦军人的中国情结 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文化也是情有独钟。笔者在卡亚尼准将家里做客,看到屋里墙上挂着中国迎春字画,但他并不知道上面中文字的含义。在笔者即将离开巴基斯坦回国时,巴某军军长送给笔者一份包装精美的纪念品。笔者打开一看,是一对中国白色花瓶,一个印着“情”字,一个印着“缘”字,原来是中国“舶来品”。 毕业典礼那天,巴总统穆沙拉夫在总统府会见国防学院国防系全体学员。休息厅里,穆沙拉夫在院长陪同下向我走来。院长贾维德将我介绍给穆沙拉夫总统:“中国学员万伟上校。”穆沙拉夫总统听后非常高兴并将我拉到身旁,与他一起合影。在巴基斯坦,流传着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万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