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秦大地蓄势勃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08:41 解放日报

  一年一度的“西洽会”,既是东西部交流的一次盛会,也是陕西的一出经济大戏。如今,这出戏越唱越有滋味了:就像今年,上海展团虽是“西洽会”老主顾,但迫于“僧多摊少”,也只拿到了18个摊位300平方米的会展面积。然而,这 300平方米空间,却创造了合作金额的新纪录———110亿元。殊不知,前7届“西洽会”沪陕合作金额的总和,也不到 110亿元!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不难看出,在西部大开发 5年之后,三秦大地终于厚积薄发。

  环境:舒心、放心、倾心

  陕西人一直有“两痛”:一痛资源虽丰富,却为交通瓶颈所困;二痛高校虽林立,却常遭遇“孔雀东南飞”的尴尬。当地人如此形容,前者好比“扼喉”,后者仿佛“失血”,一扼一失,陕西有苦难言呵!

  痛于心,敏于行。陕西决定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先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米”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构想随之浮出水面。经过数年建设,到2003年12月 18日,陕西成为我国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而随着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建成,一个以西安为交汇点,由三条国道和三条西部大通道构成的“米”字形高速公路通道,打通了陕西的“七经八脉”,使关中地区能够东西贯通、南北伸展。人们比喻,“米”字形高速公路是陕西的“交通脊梁”,促进了“产业脊梁”、“城市脊梁”、“生态脊梁”的坚挺,也促进了“经济脊梁”的硬朗。

  边修路,还得边改善软环境。上海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主任陈惠忠,一谈起这两年陕西的变化,就大发感慨:“对陕西人办事,过去用三句话来概括———没事、没问题、没办法;如今,无论我们还是外来客商,对陕西都有了新感受,那就是让人舒心、放心和倾心”。

  事实为证———世界 500强企业已有 20多家在陕西投资,30多家在此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IBM公司拟与西安软件园合资,建设堪称“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为全球之最”的软件开发平台;美国惠普公司在西安斥资6800万元,建立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商务技术研发中心;荷兰飞利浦公司也有把总部的基础实验室设在西安的打算……

  交通畅了,环境好了,“凤”也回巢了。如今,无论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还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到西部去”、“到陕西去”不再是一个振臂一呼的口号。不仅是本地的高校人才留了下来,外地人才也蜂拥而入。眼下,陕西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3位。陕西省人事厅厅长陈存根对此最有体会,他掰着指头算:“最近两年,陕西各类人才流出了1.6万多人,流入了 1.7万多人,20年来首次出现人才流动‘进’大于‘出’的态势,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

  产业:蓝、绿、黑

  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之前,陕西一直在“厚积”,那么西部大开发5年后,陕西已到“薄发”之时。陕西经济版图上的新色谱———蓝、绿、黑,已经呼之欲出。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朝阳产业,也被形象地称为代表未来的“蓝色产业”。依托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科教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在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地迅速崛起,以西安高新区和杨凌示范区为代表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金腰带”。1997年以来,陕西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到 2003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突破了10000家,技工贸总收入700多亿元,呈现出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作为“绿色产业”,是陕西农业增长的新亮点。陕西渭北高原是世界最佳的苹果适生区之一,目前全省苹果种植面积已达600万亩,产量460万吨,分别占世界和全国苹果总产量的近 8%和20%。每年鲜果销售和深加工销售收入稳定在100多亿元,仅苹果一项每年就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与此同时,全省果汁加工能力达到40多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得益于独特的山地气候,陕南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区,有“天然药库”之称,因此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药材种植基地。陕西省培育了一批中医药企业,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完善了流通服务体系,陕南中药产业化的雏形初步显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油、煤炭等能源化工“黑色产业”,已经成为拉动陕北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火车头。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的陕北地区,是中国少有的能源富集地和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形成年产6000万吨煤、48亿立方米天然气、 7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重要供给地。

  合作:沪陕进入蜜月

  说到陕西发展的外力,自然要提到上海。上海同陕西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就有不少上海人举家迁往陕西,支援陕西几乎“一穷二白”的轻纺工业。而陕西首届“西洽会”,上海也是4个发起单位之一。

  从一开始,上海市政府就花大力气引导上海企业走出上海,走进陕西。上海在陕西办事机构的最重要职责,就是每年要为沪陕两地提供大量的经济信息。到如今,在投资陕西中尝到甜头的上海企业,已经“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在沪企业进军陕西。今年“西洽会”,来的都是上海企业中的“大腕儿”,如宾馆旅游业中最大的锦江国际集团,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全国最大的物流集团上海百联集团等等。

  沪陕合作中的最新亮点,还有文化交流。前不久,上海木偶剧团赴陕演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剧团常务副团长何晓星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台上小女孩在哭,台下小孩子也在抹眼泪,演出结束后,小孩子爬上舞台,拉着“木偶女孩”的手,久久不肯离去。首演当晚,西安的演出商就找到了何晓星:“你们还有什么好戏,请赶紧拿来呀!我宁可叫本地的剧团暂时停演,也要给你们留出档期啊!”有来也有往,本月11日,陕西秦腔和眉户又将来沪展演。上海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主任陈惠忠说:“文化也是生产力,将来沪陕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必定大有作为!”本报记者李晔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