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一流”,我们还有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09: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如何使我们这个高等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大学校长们共同思索的问题。 经过一周的“头脑风暴”,8月10日在北京落幕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使一百多位国内大学校长分享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知名大学校长的办学经验,了解了世界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办学的经验教训,一位大学校长说:“论坛为我们下一步
4年前,在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女士,本届论坛身为教育副部长,从校长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角色转换,使她对大学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见解。 她认为,无论是办综合性大学、研究与教学型大学还是高职、高专,尽管办学的方向和办学内容及培养学生的目标各有不同,但只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保证办学质量,就可以在竞争中生存。“学校发展战略定位应立足历史与现实环境,明确实现与目标理想的差距”,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马丁·卡诺依博士给出忠告。 那么,如何理解大学的个性特色并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 下面两个不同的成功办学案例,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办学思路。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是一所侧重于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型学院,这所专而精的大学中研究生人数远远高于本科生,它曾在经济学领域出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政治体系均源于该校。 而做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拥有一批名师、良好的生源和有着远见卓识的校长,师生拥有世界级科研成果、频频有论文在国际性学术杂志发表,在外人眼里它已经很完美,但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温认为,学校还有很多路要走。 他理想中的耶鲁:一个国际型大学,师生来自世界各国,教学与研究内容遍及世界范围而不仅局限于美国本土。他对中国同行直言:“你们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我们将与你们竞争,吸引中国学生到美国读书。” 莱温教授引以骄傲的是耶鲁开创了中美历史上最早的国际性教育交流。1854年,中国留学生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人。1872年,经清政府批准,他组建“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连续组织了4批共120名少年赴美求学。莱温校长认为,国际化办学受益的是中、美两国,教育传授知识、传播智慧,宣传并倡导和平。 一流大学绝非每个专业院系都是一流的,但如果没有一流的专业院系又绝非一流大学。目前,国内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迈进。 面对国际化办学趋势的压力,海归派亦属少壮派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就提问北大校长许智宏:“北大要用十几年、二十几年,还是三十几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广西大学校长不无忧虑地说:“英美著名大学都国际化了,来抢我们的生源,那我们该怎么办?”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些疑问反映出国内大学校长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的一种集体焦虑。通过本次论坛,校长们认识到:一流大学不是靠金钱在短时间内能堆出来的,它靠一个良好的办学机制、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校长、一群名师、众多优秀学生,怀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经岁月积淀磨砺成长起来的。算一算,耶鲁、莫斯科、哈佛大学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与北大、清华等高校要争做世界一流不同,西部和中部的省级大学,从资金投入到教师及生源质量都较大差距,他们想的更多的首先是如何缩小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青海大学校长认为:“西部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创办区域型一流大学”;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对记者说:“相对于东部学生的繁重学习压力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快乐健康,学校文艺活动频繁,国内外同行来参观访问,都被我们学生自然率真的表演所感染。” 陈校长认为,办学要依据自己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不拘形式与内容,办出自身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