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瓶颈如何突破 产业配套能力弱直击软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4:40 胶东在线 | |||||||||
经济导报讯“小鸭要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山,浪潮把PC机转到了珠海,海信把自己的CDMA手机转到了广东,为什么?”7月28日晚,在烟台出席全省经贸工作座谈会的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接受记者专访时,毫不避讳山东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症结在配套!海信在山东生产手机比在广东每部成本高出20元,原因在于广东的产业聚集度比较高、配套能力强。” 显然,作为主管山东工业的当家人,王仁元很清楚山东制造业面对的难题:配套产业
制造业基地大而不强 最早打出“中国制造”的是青岛海尔。以胶东半岛为核心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一直是山东的梦想。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单位数为13778户,从业人员为468.62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82.9%,在安排就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拥有资产9213.55亿元,占全省总资产的比重为72.8%。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艾兴教授说:“制造业是山东工业中的第一大行业,涉及6个大行业,上百个小行业。企业数、总资产和实现利润均居全国第五位。可以说,山东制造业基础较好,有几个优势行业,像专用设备制造业全国第一,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居全国前列。” “现在山东制造业基础不错,但只能说是一个制造业大省,离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尚有一段路要走!”艾兴说。 大而不强一直让山东人有些尴尬。去年7月10日,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启动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直指世界制造业中心”。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只是山东制造业的一部分。”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说,“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省经贸委正在酝酿制定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纲要》透露,要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总目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突出优势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力争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3711亿元增加到1000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79%提高到9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提高到35%,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制造业出口创汇达到1200亿美元。争创国家驰名商标50个,600个省名牌,130个中国名牌,6—8个世界名牌。 李书绅透露,围绕这一目标,山东规划提出“1167”战略,形成一个基地,即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承接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之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发展一条“隆起带”,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胶济铁路的作用,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隆起带。 胶东半岛是山东省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当然产业聚集带。这里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区位优势相对较好。靠近日韩,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有2757.5公里海岸线,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1.73亿吨。还有,科研教育力量比较雄厚,拥有22所大专院校,119家科研机构,6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多万各类专业人才。此外,青岛还是国家技术创新城市。胶东半岛从来不缺叫得响的品牌。往大处说,青岛、烟台开埠百余年,享誉海内外;从小处说,青岛啤酒、烟台张裕等老名牌历久弥坚,海尔、海信、龙大、三角等新名牌生机勃勃。 据统计,山东全省14个入选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的县市中,“青烟威”地区占了10个;全省工商企业所拥有的29个国家驰名商标中,“青烟威”地区占了13个。这一连串的数字似乎都在支持着山东制造业强省的构想。 配套能力弱成软肋 山东半岛有临近日韩的独特区位优势。但客观地讲,这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且来自其他省市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天津引进的日资占日本对华总投资的70%,而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对日经贸活跃程度从来没有输给山东。 王仁元副省长说:“日本在以前大量转移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下一步将转移的大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很难承接。” 不要说国外企业,山东省内大企业的外迁也让山东人感到尴尬。1999年,浪潮集团提出北上战略,PC事业部除生产制造留在济南外,研发、市场、商务、服务等部门全部搬到北京,服务器事业部、齐鲁软件公司中与市场运作相关的部门及集团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等关键部门也落脚北京。2003年1月6日,小鸭耗资7.5亿元人民币建造的广东中山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加上将要南迁的资产,小鸭在中山市的资产将达到近13亿元,占其总资产的50%以上。中山成为小鸭的空调、小家电和模具三大制造基地,而济南只剩下传统的商用冷柜、商用酒店设备和洗衣机。在对企业的贡献上,空调和模具是小鸭重要的利润来源,远超过洗衣机等小鸭传统产品。 “制造基地南迁实属迫不得已。”小鸭董事长周有志说,“以模具为例,济南市家电企业不多,汽车零配件也很少,小鸭的模具生产线常常吃不饱。相反,珠三角的模具市场供不应求,开一个低档次的模具收费一般在几十万元,难度较大的模具收费在数百万元,加上竞争对手少,小鸭模具在珠三角的利润将相当可观。”但小鸭南飞又必须平衡好与济南市政府的利益关系。作为济南市的国有企业,当地政府对小鸭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政策扶持,济南市政府还在小鸭关键时刻给予支持。比如小鸭的模具生产线,由于投资巨大,而且所需的高级技工必须出国培训一到两年时间,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小鸭几年前敢于引进模具生产线,靠的就是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小鸭的南迁,无疑会使济南市的税收受到一定影响。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隋映辉研究员,近期针对青岛市的制造业产业配套问题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作为山东的经济龙头,它的“产业聚集度、产品配套率明显偏低,最有优势的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不到20%,一些产品,如电视的配套率仅占25%左右。计算机、手机等配套率不到10%。不仅对城市依存度低,而且难以有效地降低龙头企业的制造成本,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隋映辉说:“产业集群和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使园区缺乏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条的衔接,造成工业用地产出率偏低。青岛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为5.14亿元,而上海为29.3亿元,世界发达国家为40亿—50亿元,差距很大。另外,也导致了青岛市的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下降,产品附加值摊薄,如电子电器产品的附加值一般在5%左右,低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 统一协调大经济板块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首席专家、山东省政协常委王乃静说,要想让半岛制造业基地真正“叫响”,必须以一个城市为先导,各行业都向其聚集。而要想承接日韩制造业,各地各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部门负责协调管理,否则很容易造成内部恶性竞争。 威海市所辖某县级市费尽周折,拉来投资数千万美元的韩国造船项目,眼看就要落地了,没想到却被同属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另一个市硬给挖走了。一位为这个项目付出许多努力的政府官员一脸的无奈:“省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初衷,旨在整合青烟威三市的力量,形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整体优势。但这种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只能抬高招商引资的成本。” 威海市外经贸局局长王保华的分析则更趋理性:造船业是露天作业,不仅对港湾水深、水温、避风、无雨期天数等有严格要求,而且是高投入产业,仅前期勘探海底地质结构就需投入数百万元。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与世界船舶生产大国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适合造船的地区之一。但目前半岛制造基地的造船业产业带到底集中在哪儿尚不明确,三市都在争,到处布点,分散用力,形不成整体配套优势,很可能错失大规模承接日韩造船业转移的难得良机。产业规划,是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竞争力的指南。但翻翻青烟威三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就会发现,在各市的支柱产业中,机械设备(主要是汽车和造船)、电子信息、食品无一例外都被列为重中之重。 “像烟台、青岛有轿车工业,其他一些城市就没必要跟着上;济钢、莱钢和青钢,在产品上各有侧重,不会形成同类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反而对产业有互补作用。”山东省经贸委一位官员说。 山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赵海成认为:“影响半岛制造业基地最突出的因素,就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相矛盾,虽然省政府在《意见》中提出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区域化原则,力争改革财税、户籍、土地、市场、通关等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把胶东半岛作为一个经济板块统一规划和建设,但在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操作中这一切将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如何调整胶东半岛城市群体系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的专业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避免相互封锁、排斥和内耗,从而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增强城市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山东省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王仁元认为,在资源短缺情况下,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盲目跟风建设不仅浪费资源,更是对整个制造业的伤害。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政出多门、重复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致命伤。 业内专家认为,增强配套能力,增加产业集聚度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各自为战、分散出击,“剜到篮里都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显然既不经济,也力不能及。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必须在充分竞争的同时,加强统筹规划,明确三市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具体定位,特别是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甚至重点产品上,要尽可能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只有紧扣重点产业集中出击,延伸产业链条,强化配套能力,才能打造出多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和簇群板块。 实际上,从山东省经贸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到2010年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青岛、烟台、威海三地相继出台的发展制造业规划中,都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对发展制造业如何扬长避短都已经开始注意统筹协调了。(导报记者 孙秀红 特约记者 郑重 烟台报道)责任编辑:刘晔丽 来源:经济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