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建:以人为本 首惠于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8:53 南京晨报 | |||||||||
编者按: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的最高荣誉。它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又是实现以人为本,更好服务市民的载体。针对南京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省委副书记任彦申指出,创建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市委书记罗志军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创建实惠。晨报今起推出南京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反映创建给市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2004年3月31日,南京人民大会堂。
南京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罗志军给与会的3000名全市负责干部鼓劲: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建之路。市长蒋宏坤与13个区县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 2004年8月,南京创建工作走向深入。6日,市长蒋宏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建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争创南京综合竞争的特色和优势。 在谈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思路时,蒋宏坤不假思索地把大力推进富民工程放在了第一位。 实施富民行动 促市民全体创业 去年南京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并且像考核GDP一样,对富民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富民行动纲领,南京在城市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市39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5.6万名失业人员失业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标准已提高到240元。蒋宏坤特别提出要鼓励全民创业,政府将减免小企业费用负担,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对处于创业阶段不具备汇算清缴条件的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缴采取核定征收,允许公司制小企业注册资本分期注入。 打造优美人居留市民一片绿色 “创建文明城市最根本的就是为了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2003年南京实施了绿色通道、江河湖防护林、林业基地、人居森林、森林资源保护五大工程,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5.66万亩,相当于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今年南京将继续大力实施沿江绿化、人居森林等五大工程,同时在市区大力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新建城市公共绿地,还景于民,还绿于民。 再现十里秦淮还市民碧波秀水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门开”,蒋宏坤说,水应该是南京的优势,现在却由于污染给南京的老百姓带来很多不方便,南京市已经请来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认真在做一个三年治水规划,在原来的规划基础上将城区治水和郊区治水联系起来,再现十里秦淮的秀美风光。同时政府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抓好秦淮河、金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文明拆迁让市民喜爱新家 蒋宏坤在谈创建工作时主动讲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他说,南京对每年的拆迁安排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拆迁量控制在南京的承受范围内、在住房供应保障能力之内,要让拆迁市民不仅赞美旧家园,还要更喜爱新家园。 对于南京的拆迁新法,蒋市长概括为两条主线:一是采取市场化评估,不管你在什么地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可以在同类地区购买到相同面积的住房;二是即使被拆迁住房是不成套的,保证拆迁后可以实现住房成套化的目标,最低标准是一套面积4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保护文史资源为市民带来骄傲 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南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大优势,明城墙、中山陵更是南京人的骄傲。 蒋宏坤说,市政府遵循“积极保护、丰富景观、改善环境、发展旅游”的原则,3年投入17亿元对明城墙风光带实施全方位的保护和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新品牌,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完成城墙修缮、环境综合整治、景观建设、对已毁城门和城墙进行重建和修复。 用四年的时间,投入20亿元综合整治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蒋宏坤说,在这四年里,政府实施拆迁、还林还绿和景观改造三大工程,彻底改善中山陵园风景区面貌,真正使中山陵成为具有震撼力和世界影响的风景名胜区。 作者:张伟 刘颖 黄益 (来源: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