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是应载入世界史的伟人”—中曾根忆邓小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9:27 新华网

  参考消息特刊:“他是应该载入世界史的伟人”———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深情回忆邓小平 (记者 何德功)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政坛有影响的人物。他和邓小平多次见面,对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曾根先生。按约好的时间,我们提前来到了位于国会大厦附近的中曾根康弘事务所。在接待室里,只见中曾根与外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国领导人的合影被摆在靠窗户的位置上。中曾根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放在非常显眼处。

  在办公室里,中曾根开门见山地谈了对邓小平的评价。他说:“中国人民的建国之父是毛泽东,发展之父则是邓小平,可以说他们两位是今天中国之所以发展的大恩人。想想当今之中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是应该载入世界史的伟人。”

  乐观人生

  回忆起对邓小平的印象,中曾根说,他和邓小平见过多次,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当首相之前访问中国和邓小平会见的情景。中国当时处于变革时期,正在进行行政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精简机构。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政府对国营企业权力过大,干涉过多。因此,必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涉,明确给予国营企业以独立核算的权力。邓小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时,比起关注邓小平在工作方面的事情来,我更想了解的是他的人生观。”中曾根说,在邓小平漫长的人生中,在所展示的他和周恩来等人的照片中,有一幅是在巴黎的。从那时起到现在,我知道他吃了很多苦,完成了今天的伟业。我问他,这期间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邓小平回答说:“文革时候被打入牛棚,受到各种折磨,一时确实感到非常痛苦,然而,因为我本来是乐观主义者,确信愚昧不会永远继续,决心忍耐下去,后来果真如此,文革终于成为过去。由于我平常很乐观,所以人们让我题字时,我常写‘乐观’二字。”

  “我问邓小平他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时,他说:‘没有比讨伐蒋介石的军队、渡过长江的那一刻更让人高兴的了。’当时,邓小平是第二野战军政委,一想到自己长期追求的社会主义中国就要成立,兴奋得让人浑身打颤。邓小平直率地谈了他的真实感受,我当时感到他越发伟大。”

  “发展之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邓小平的贡献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中曾根说,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换句话说,经济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彻底实施了市场经济,政治方面避免了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完全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实行自由化,导致社会主义苏联解体,邓小平的做法是在经济方面推行市场经济,进展顺利并取得成绩,在政治方面不让步。然而像刚才所说的,精简机构、向地方放权,是非常合理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关于引进市场经济机制,毫不犹豫并不附加过重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彻底地实行了市场经济。我认为这是当今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问到见过邓小平几次,中曾根说,包括邓小平来访在内,总共有五六次吧,“当首相之前有两三次,当首相之后见过三次”。

  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中曾根曾与邓小平就中日关系达成一致,即中日两国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中日友好的大局比什么都重要,处理问题应该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关于这一问题,中曾根说,确实如此,双方强调了要着眼于大局,两国领导人和人民都应该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日中两国的关系应继承邓小平的方针并按此方针走下去。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正在实现现代化,这也完全是按邓小平的方针做的。

  当记者问中曾根最想向中国人民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他脱口而出说:“共存共荣,共存共荣。”

  中曾根已经86岁,去年众院选举时,没再参选议员,但他作为顾问经常给政府提建议,经常接受电视和报纸采访。他说,现在比当议员时要忙两三倍。在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中曾根先生能够在百忙之中接受记者采访,这让我们感到这位当今日本最资深、最有名望的政治家是多么敬重邓小平。(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