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理学大会关注“稚成人”“灰色青春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16:4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周雷郑成果)“想当成人,但又不是成人;希望负责但又负不起责任,青少年经历着痛苦的‘蜕变期’,”来自哥伦比亚的心理学家阿尔迪拉说。 近年来,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和社会重压之间寻找自己的出路,‘灰色的青春期’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正在此间参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代表的共识。来自匈牙利的心理学家在比较本国与日本以及美国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后发现,三国青少年都受到
最为日本青少年头痛的是升学的压力,这多少与中国有些相似,在日本被称为“考试地狱”。美国青少年升学较易但是面临着融入社会的激烈竞争。而在匈牙利的青少年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钱”。 日本学者都筑学说:“日本的孩子在初中升高中阶段发生剧烈变化,学生普遍对未来失望,甚至产生‘空虚感’。” 都筑学在调查中发现,日本处在初升高阶段的青少年在‘对将来的期望’、‘自主学习’、‘社会交际’等方面发生负面的变化。 “在日本,要获得一份好工作需要良好的大学教育,但只有40%的学生可以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日本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都筑学说。来自荷兰的库布斯教授提出更为令人震惊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当今社会中‘青少年’与‘成年’的界限几乎不存在。”他说:“在荷兰,青少年之间在心理意义上是比较亲近的,他们极为自主,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传统概念中的青少年早已不复存在。” 库布斯在研究青少年行为时发现,社会重压以及‘模范’的缺失造成他们更容易在生活中使用暴力。虽然青少年的灰色状态成为众专家的共识,但在‘青少年’与‘成人’界限是否消失这点上,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认为,“青少年”时期不但没有缩短反而延长了,他甚至提出所谓的‘稚成人’概念,即“现代青少年虽然表面‘成人’,但其实并不扮演‘成人角色’。” 岳晓东认为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受权威文化影响很深,父母管教严厉,青少年很少有独立和自主的经历,所以他们一旦进入“成人”角色就会感到极不适应。“中国家长应该‘放权’,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尽早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