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拯救最后的中国虎专题 > 正文

全莉答疑录:中国虎的繁衍将与卫星上天一样成为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19:31 新浪科技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与新浪网联合招募记者:胡云珠

  自从我开始接触拯救中国虎基金会,接触拯救中国虎这个项目,接触全莉以来,就一直同时在耳边听到质疑的声音;同时,我自己也有不少疑问需要得到答案。这些问题,这些质疑,大多数来都应该是善意的,对是出于对中国虎前途、命运的关心。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在跟全莉多次接触之后,这些质疑陆陆续续都有了回答。作为志愿记者,作为并不具备野生动物保护背景的我,能够做的只是忠实的记录。同时,也希望全莉的这些回答,可以关心中国虎的朋友们满意。

  如果有问题,请尽管留言。

   质疑:华南虎是不是值得救?因为现存的野生华南虎实在太少了,估计只有10到30头,而且也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而动物园的中国虎基因又差,会不会是浪费资金?如果有一天它真的灭绝了,回头看看现在的工作,会不会质疑它的意义呢?

  全莉:你们知道猎豹吗?现在所有的猎豹都是由6只繁殖出来的后代,为什么中国虎就不行?

  另外,卫星没上天前,没人相信它能上天;人没上月亮,也没人相信人能上去。不能因为怀疑不成功而不会去做,否则就根本没有什么新事物会出现。

  任何一个新的尝试,都有冒险性,失败的可能性。说到底,如果我们失败了,又能失去什么呢?顶多是一些精力一些资金,中国虎走向灭亡;但是,如果我们成功了呢?!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传播了虎文化,探索了新事物,摸索了新科学。我们毕竟力所能及地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所以可以问心无愧。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也将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动物园创立先例,同样的模式可以借用到其它动物身上;即使不成功,已经恢复了的栖息地也可以为保护其它的物种做出贡献。这项尝试是理想的,同时也是现实的。

  质疑:印象里非洲狮子的生活环境基本是非洲草原,可是我们国家尤其华南虎生活的环境是山高密林,它在非洲草原上学会的捕猎方法,回来之后能否适用?

   全莉:有两点。在南非可以保证捕猎对象的质量。我们也许常常在中国一些“野生动物园”里看到饲养员用活鸡活鸭或一些牲畜来诱发老虎的“野性”,但是这些人工饲养的动物本身没有多大的躲避能力,和自然界里的野生动物相距甚远,根本不能起到野化的效果。而非洲有大量反应灵敏的野生食草动物,要捕捉它们不仅需要良好的体力、还需要运用老虎祖传的智慧和技巧。只有接受这种方式训练的老虎在返回野生状态后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且中国虎技能的恢复重点是能力,至于使非洲羚羊还是中国麋鹿,中国虎吃起来是不在乎的。另外,关于中国虎是高山还是平原动物,我们做了一些历史调查,北京林大的胡得夫教授也指导研究生作了论文,虎跟人一样,谁都不愿意爬山涉水,谁都愿意走平地,人类实际上已经把最好地方都占了,如果回到几千年,现在的水稻田麦田肯定是当时的草地。虎曾经生活在华北和华中平原,真正喜欢的地方是草垫,中国有民间说法:虎不喜欢树,它怕树林里鸟拉屎掉在他身上。但虎适应力极强,什么样的气候地貌都有它的足迹。

  质疑:你要建立保护区,要用中国虎来赚钱,这看上去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保护动物行为了,更是一种商业行为,你怎么解释?

  全莉:如果就是因为我提出“可持续发展,南非模式”,就说是商业行为,说明他们对中国虎保护模式没有任何理解,或许都没读过。南非建立了好多国家公园,请人管理,当地人有了工作,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保护动物。这样,动物,人,保护区三方收益。在中国建立中国虎先锋保留地,我们是希望投资人赚钱,收益一部分捐给拯救中国虎,使我们能为中国的猫科动物做更多的工作。但先期投入是非常巨大-如移民,建网等。我和我丈夫在南非到现在已为中国虎项目花费了六百多万美元,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报酬,只是为中国虎项目作铺垫。

  建立一个中国虎保留地,启动资金估算就需要2000万,其中1000万是用来挪人,租土地,建电网,动物引进等。其余是旅游操作,是由那些希望从中获利的企业来投,希望他们将把其中的项目收益一部份给基金会,用来做保护动物的工作。而如果我们基金会永远只会伸手向社会要钱,又有谁会一直给你钱呢?保护动物,必须可持续发展才行。

  相关专题:拯救最后的中国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