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信叫“李卓” 李卓:我根本没有对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06:47 东北新闻网 | |||||||||
当地时间8月12日下午,烈日炎炎下苦苦守候的我们终于得到了回报,4点55分吴美锦、乐茂胜等男队员首先走了出来。紧接着,女队员陈艳青缓步而出,紧接着我的老乡、辽宁选手李卓也走出了训练馆,她对本报记者说:“夺金之后我不会哭。”很显然,她已将这枚金牌视为己有。 不适应大场馆
晨报:到雅典4天的时间了,对这里还适应吗?李卓:都说这里天气热,我看没什么的,气候跟北京和沈阳都差不多,而且,我们训练都在馆里,平时基本不出门,在雅典就感觉在北京一样。 晨报:听说奥运村里的伙食方面不太好,你吃得还习惯吗? 李卓:我觉得挺好啊,米饭和炒菜与在国内都没什么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省孙局长(孙永言)很照顾举重队,成了我们的后勤保障了(笑),无论吃、住、行,孙局长都是亲自为我们服务。 晨报:你外出打比赛的时间也不短了,对比赛的场馆感觉怎么样? 李卓:这是我遇到的条件最好的场馆了,你知道吗?场馆太大,我们在里面就有一种空旷的感觉,那样就非常不适应;但场馆顶棚太低,就会感到很憋屈,这个场馆正合适。另外,我们比赛之前都不能吃饭,这个馆里有一个条件非常好的食堂,感觉很不错。 我根本没有对手 晨报:还是说说比赛吧,现在感觉紧张吗? 李卓:没什么紧张的,就跟正常比赛一样,只不过这是我参加的最高级别比赛。 晨报:你有没有算过比赛日程,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可能首先来自射击,但这个项目起伏比较大,所以,你的48公斤级举重比赛最有可能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为辽宁军团摘取首金? 李卓: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但我并不感觉自己的压力有多大。我相信射击队能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来个开门红,如果这个重任落到我的头上,我决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我要证明给外界看,我是最好的! 晨报:拿金牌有多大把握?你的对手也在虎视眈眈啊! 李卓:对手?我不了解,因为在我的这个级别上我根本没有对手!说实话,举重最优秀的选手都集中在国内,国外能与我们抗衡的选手太少了。这几天我们训练量都没超过80%,训练就当抻抻筋,活动活动,等到比赛时就那么最后一举,挺起来,这就算结束了。本报特派雅典记者 姚国繁 李顺柱:她最让我放心 “中国女子举重派谁出去都能拿冠军”,这是外界对中国女子举重队最直观的评价。不过,谈到具体人时,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李顺柱这样评价李卓:“她最让我们放心!” 当地时间昨日下午,中国女子举重两员大将陈艳青和李卓训练结束后,李顺柱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接送队员的大巴车晚点了,坐在咖啡店旁边,李顺柱与记者聊了起来。 当听说记者是从沈阳来的,李顺柱顺口说了一句“你是来看李卓的吧?”看出了记者的意图,李顺柱告诉记者:“李卓这个孩子太能吃苦了,上届奥运会她落选之后,在这次奥运会的选拔上她付出的努力最多,正是付出必有回报啊!”“李卓为中国女举打头阵,你对她有什么特殊的安排吗?”“李卓是最让我们放心的队员,比赛场上她绝对能够把握自己。”李顺柱教练的谈话,实际上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和信心:李卓是中国代表团首日夺金的最后一张王牌,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一张王牌。 李卓不怵海外兵团 印象中的“海外兵团”指的是在国外效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如今这个名词已进入了中国女子举重队,她们在本届奥运会中也将遭遇海外兵团。 中国女子举重队在奥运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和欧洲,但在女子轻量级别上,泰国、日本已经成为了中国女举的有力竞争者。由于中国女子举重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水平,所以一些中国教练现在纷纷投向这些国家,在那里他们重起炉灶培养弟子。以李卓48公斤级比赛为例,泰国一位选手的教练就来自中国。李卓告诉记者:“就现在而言,中国教练到这些国家后,他们的选手水平确实提高了,但现在还不足以与中国选手抗衡,但这方面的情况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父母应邀做客央视 前天上午李卓曾与家人通了一次电话,但昨天李卓再往家里打电话就已经没有人接了,后来李卓才知道她的父母亲都已经被央视邀请前往北京———因为李卓是中国代表团首日夺金的重点关注对象。 由于李卓拿女子举重48公斤级金牌没有什么悬念,现居住在辽宁铁岭老家的李卓父母自然成为外界关注的对象。谈到自己的父母,李卓说:“央视已经把我父母接走了,看我这记性,我父亲有一部手机,但电话号码我已经记不得了。”看到记者有些失望,李卓立刻报以微笑,“没事,奥运会比赛时我弟弟在家,有事你找他也行。”(华商晨报)[责任编辑: 曲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