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十大孝星”评选候选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10:13 黑龙江日报

  王丽平女,45岁,哈市重型机器厂保管员。当年刚结婚不久,86岁的王董氏就走入了这个家庭,老人是王丽平妈妈的婶婶,由于王丽平妈妈身体不好,长年有病,无法照顾老人的生活,只好把老人托付给女儿王丽平。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人已经105岁了,在王丽平夫妇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感到生活十分幸福,逢人就讲:“我这个孤寡老人并不孤独,还想再活20年。”

雅典快讯 新浪无线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2000年,老人不小心把腿摔成骨折,卧床4年多以来,王丽平每天擦屎擦尿,洗衣做饭,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叫苦叫累,正是这种爱的奉献延续了老人的生命。

  张玉琴女,52岁,阿城继电器集团下岗工人。结婚20多年来,她一直和家人同甘共苦,在公公和爱人相继去世、自己下岗、婆婆又患脑出血的情况下,她顽强地支撑起这个由80多岁的病婆婆、40多岁的弱智小叔子和一双儿女组成的家庭。

  爱人去世后,她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婆婆和小叔子的生活,比从前更细致、更周到。三年前,婆婆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她给婆婆擦身洗脚、接屎接尿,还要为婆婆做饭喂饭。把婆婆从死神手中救过来以后,她对婆婆关怀备至。婆婆流口水,她从不嫌弃,随时为老人擦,晚上老人起夜,她扶老人去卫生间,老人睡不着觉,她陪老人说话,她的事迹被社区人们传为佳话。

  王晓云女,42岁,木兰县工商局科员。1985年结婚时,婆家有80岁的姥姥、年事已高的公公婆婆,爱人在外地工作,家中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当时姥姥的身体特别虚弱,王晓云每天做好饭菜,第一件事就是喂老人吃饭,她还经常为老人洗衣擦身,直到老人带着感激去世。

  公公后来得了癌症,那时王晓云的爱人已调到乡镇工作,一天到晚也见不着人,王晓云每天熬药、做饭、洗衣、找大夫、接孩子,一天忙得团团转,但她无怨无悔。

  2002年,王晓云随爱人到木兰县工作,已经80岁的婆婆也跟着来到了县城,在晓云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婆婆逢人便说:“我儿媳妇可好了!”

  张竹梅女,61岁,退休前是国庆小学校校长。她和婆婆生活了38年,如今婆婆已104岁了。38年来,她做任何事情都顺着老人的心愿,从不让老人生气。平时,她非常注重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有不适马上就去医院。老人一辈子爱干净,几十年来,她一直给婆婆做白色衣服、买白色袜子,并且经常换洗。

  这两年老人饭量很大,她怕老人伤了胃,告诉她少吃点,老人便不高兴说没良心,她委屈得哭了几回,毕竟自己也已经是60多岁的婆婆了,身体也不好也需要人照顾,但一想老人糊涂,想起有时老人对亲朋说给个姑娘也不换这个媳妇这些话时,她也就舒心了。正是因为有了张竹梅38年来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安慰,才有了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孙长江男,54岁。1974年与爱人结婚后,就开始赡养无儿无女、而且还有残疾的妻子的舅舅。在30年的生活中,每天三餐做好后,孙长江第一个把可口的饭菜端到舅舅面前,每天下班回来,给舅舅洗脚、洗衣服、读报纸成了他必做的事。他还经常背舅舅串门,讲笑话逗舅舅开心。

  1998年以后,老人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从那时起,每天晚上都是孙长江起夜照顾老人。多少年来,孙长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有时一个晚上就要为老人换尿布、喂水五六次,他从来没说过累字。

  “舅舅是一个残疾人,我要让他一生快乐,晚年幸福!”孙长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张志清女,41岁,呼兰区农民。她的公公婆婆都已70多岁,丈夫外出打工,儿子在外地上学,伺候公婆、种地、干家务等一切重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每天天一亮她就早早起床,帮婆婆穿衣、洗脸、梳头,喂二老吃饭,帮他们大小便。有时都吃不上饭,忙着下地干活,虽然每天辛辛苦苦,但她毫无怨言。

  特别公公患脑动脉硬化后,留下严重后遗症,智商也受影响,大小便都不知道,她为公公接屎接尿,从不嫌弃,公公稍不如意举手就打,她有时委屈得流泪,但仍无怨无悔。

  刘淑萍女,30岁,动力区王兆办事处科技社区副主任。她结婚后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她爱人开出租车,每天早出晚归,家里买米买菜、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一切家务活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婆婆患脑血栓已十年,手脚麻木,行走不便;公公又突患脑梗塞,小脑萎缩,语言不清,靠人扶着才能活动、吃饭、大小便都离不开人。她每天要给痴呆的公公喂饭、洗脚、剪指甲、刮胡子。有时公公犯急了还要打她,但她毫无怨言,总是耐心侍奉。有时她扶公公下楼晒太阳或乘凉时,邻居遇见了都说:“真是个好儿媳”。

  吴振和男,46岁,尚志市集贸大厦个体户。1985年与刘风华结婚以来,他不仅为叔叔和双方父母五位老人送了终,还赡养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直到今天。

  老人叫刘成铭,是吴振和的爱人有一次来哈尔滨在回去的路上“捡”的。17年里,他和爱人把老人当做亲生父亲孝敬,为老人做喜欢吃的饭菜、帮老人剪指甲、洗头、洗衣服。1997年正月,老人眼睛突然发红,夫妻俩马上把老人送进医院手术,花了3000多元钱。从那以后,老人的身体更加虚弱,每年的医药费都得花2000多元,可不管生意多忙,他和爱人每天都抽出一人回家给老人做饭。

  那德臣男,54岁,道外区嵩山物业公司站长。1988年5月,那德臣在收房费时发现,从外地退休回家独居的孟志平老人身患重病,却无人护理。他当即承诺照顾她以后的生活。天凉了,他为老人做二层门,封阳台;妻子为老人买菜、买米、取工资,每天下班后先看一下老人成了妻子必做的工作。老人身体不好时,她晚上就去陪护,老人每次生病住院都由他和妻子精心陪护。

  2003年,老人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夫妻让儿子出去居住,把老人接到家中,精心伺候了一年多。今年那德臣又在家附近给老人买了一套住房,并安装了电话,他还将自家彩电送给老人看。

  汪晓颖女,41岁,通河县红林善德敬老院院长。1988年,她和丈夫在济宁买了一条船跑运输,经多年苦心经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2年4月,汪晓颖在家乡自费建起“红林善德敬老院”,专门收养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她对待老人们就像孝敬自己父母一样,一日三餐换样吃,一年四季换季都给老人们添衣服,她还亲自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洗头洗脚、洗澡搓背,老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两年多来,敬老院由建院初期的几位老人已增加到现在的30人,她的投入也增加到40多万元。她把全部心血都用到了老人身上,尽到了“女儿”的孝心。

  宋义男,35岁,巴彦县农民。他有102岁的祖母、66岁的母亲和59岁未嫁的姑姑。宋义靠28亩耕地维持生活。祖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且生活起居不方便,宋义与妻子细心照顾,使祖母精神状况良好,晚年感到生活无比幸福。

  至今未嫁的姑姑性格孤僻,经常有情绪波动,宋义始终对姑姑耐心照顾,让她生活得很舒心。为了让几位老人生活得更好,他和妻子起早贪黑地养鸡、鸭、鹅,补贴家里。一家人现在其乐融融,老人们在快乐和幸福中颐养天年。宋义夫妇的孝心远近闻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房玉华女,43岁,道外区化工办事处东升社区主任。她爱人婚前在工作中严重烧伤,生活不能自理;而她的婆婆又患有精神病,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就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婆婆已年近80岁,患有精神病和其它多种疾病,她一直细心照顾、仔细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送医院治疗。15年来,她没有好好休息一天,伺候婆婆、安慰爱人、抚养孩子,每件事她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1990年她当选了居委会副主任,2001年又当选了社区主任,工作中她也从不落后。她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房玉华的品德和行为赢得了人们的赞扬。

  赵晓岚女,48岁,哈轴钢球分厂职工。她用自己的双肩,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又精心侍候瘫痪12年的82岁的婆婆和身体不好的公公。结婚后她就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过去了,赵晓岚没和公婆红过一次脸。1992年,70岁的婆婆突发脑出血,抢救出院后,留下瘫痪的后遗症。婆婆整天躺在床上,赵晓岚怕婆婆生褥疮,就常给婆婆翻身,特意买了一个大澡盆,经常为婆婆洗澡。虽然家里生活不富裕,当听说有一种理疗仪效果好时,就为婆婆买回一台理疗仪,并且自己学会了按摩、注射技术。老人逢人就说:“我这媳妇真比我的亲女儿还亲呢”

  高秀娟女,40岁,宾县农民、村妇代会主任。19年前她结婚后,就担起孝敬爷爷和公公、照顾婆婆、抚养两个未成年小姑子的重担。爷爷和公公年纪大了,行走不便,她就端茶倒水到炕头,问寒问暖在身边,两年后,老人在孙媳妇的照顾下安详地走了。

  她伺候婆婆更是细心周到,冬天怕冷着、夏天怕热着,吃饭怕不可口,经常给婆婆调换花样做饭,老人的各种零食和常用药都放在老人随手可拿的位置。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今年已是70岁的婆婆身体硬朗,精神愉悦,两个小姑子也已成家立业。在她的家乡,每每提起高秀娟,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真是个好媳妇啊”

  南喜彦男,49岁,车辆厂工人。他的继母今年已经70岁,她30年前来到这个已有3个孩子的家,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哺育成人、成家,丈夫患癌症于十几年前去世,继母就和南喜彦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老人患多种老年病,特别是左眼接近失明,右眼高度近视。为更好地照顾老人,他不惜放弃在哈轴称心的工作,调到离家最近的车辆厂,以便节省通勤时间陪伴老人。老人爱干净,他就把老人住的房间装修得好一些。南喜彦经常给老人换洗被褥、衣服。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可南喜彦从上班那天起,工资就如数交给老人。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

  彭桂兰女,38岁,松北镇农民。她1990年结婚,婚后第二年她的婆婆就瘫痪在床上,上医院治疗,大夫说只能回家精心护理。回家后婆婆的病情越来越重,她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喂饭喂水、擦屎擦尿,从不嫌脏嫌累。

  后来,彭桂兰生了小孩,负担更重了,可她毫无怨言。有时,她去做饭,老人就把屎吃到口里或抹在墙上,弄得到处都是,她就一样一样地收拾好。14年来,她就是这样伺候婆婆,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但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照顾老人生活、支持爱人工作、尽心抚养孩子的事迹,深受邻居的好评,人人都称赞她是孝敬婆婆的好儿媳,她还被评为松北镇的“十大孝星”。

  翁庆华女,49岁,粮店营业员。她婚后始终和公婆生活在一起。1991年,婆婆得了心脏病、气管炎,她对婆婆关心备至,1997年,婆婆病情严重,老人吃不了咸的,她就一锅菜出三样,先给婆婆盛一盘口淡的,中间大家吃可口的,最后再给公公盛一盘口重的。早饭前先给两位老人做碗鸡蛋水,晚间给两位老人喝蜂蜜水,婆婆吃少了还不饱、吃多了就闹肚子,她有时一天给老人换好几次内裤。

  1999年,公公有病住进医院,她每天三点钟就起床做饭送饭,邻居们都说:“老杨家烧高香了,有这么个好儿媳。”1998年,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她的事迹。

  谢松玲女,51岁,延寿县党校教师。她婚后就和公婆、四个小叔子一起生活,一家十几口人。靠她的勤劳和节俭,不仅让二老生活得快乐,而且供四个小叔子完成了学业,其中一个读完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工作。她的儿子在中国航空学院毕业,在上海就业。

  像其他人一样,她每天三餐变着花样做家人爱吃的饭菜,关心他们的起居,她还特别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她给老人订了多种报刊,还同老人一起养花种草、剪纸,节假日陪老人外出旅游。如今,在她的服侍下,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这些都和谢松玲二十五年如一日孝敬老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唐亚莲女,38岁,无工作。她的爱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可患脑出血全身瘫痪的公公始终坚持住在她家,由她抚养,至今老人患病卧床已经6年多了。

  老人今年74岁了,大小便失禁,一阵糊涂,一阵明白。每天穿衣、吃饭、大小便全靠她一人伺候,婆婆早年去世,她本人无工作,爱人下岗在外打工,孩子上学,她家的经济条件是较差的,可老人却说:“宁可跟亚莲挨饿,也不上别人家去!”

  今年5月,她爱人突发脑出血去世,在巨大的打击下,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但面对公公和孩子期盼的眼神,她擦干眼泪又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魏玉辉女,51岁,五常市高级中学教师。多年来,她们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婆婆1964年就得了精神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公公1993年患上脑血栓、脑梗塞后卧床不起。这样,服侍好两位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魏玉辉的肩上。

  她公公退休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教师,生病后爱发脾气,她总是耐心开导老人;有时公公便秘,她就用手帮助排便,从来不皱眉头,也从不叫一声苦;由于婆婆精神不好,在屋里拉尿,经常把便盆踢洒,她就一遍遍地擦洗,从不说一声脏。两位老人在她的服侍下过得非常幸福,魏玉辉还多次被评为“敬老好儿女”。(生活报)

  作者:长春一油库发生大火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