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从广大基层实践中来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12:24 北京日报 | |||||||||
———王岐山与村支书聊发展本报记者郝中实 挂甲峪村,是平谷有名的民俗旅游村,几年间,这个只有146户的小山村,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顶、坡、沟立体开发,高标准规划设计,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可持续发展的山区致富之路。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昨天兴致勃勃登上挂甲峪村的制高点,和村党支部书记张朝起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别照稿念,”王岐山开门见山提出“要求”,“村里发展这些事不是都在你心中装着吗?”本来见到市领导有些紧张的张朝起,一下子放松下来,和市长聊了起来。 “我们村这几年实现了‘五上山’,道路修上山,水利引上山,果树栽上山,畜牧养上山,科技跟上山……去年人均收入5600元,人均百米路(义务修路100米)、人均双百树(种果树200棵)已经实现。”张朝起的回答透着自豪。 当了解到村民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下,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不让雨水白白流走,蓄雨水用于灌溉,“壮水”不外流,“恶水”善用,满足了果树生长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一年节水达10万多立方米,王岐山对此大加赞赏,他指示在场的水务局领导要学习村里的做法,在全市大兴汇水工程,把宝贵的水资源留住。 王岐山深有感触地说,同我们党的各项理论一样,科学发展观是从广大基层的实践中得出来的。这个村子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靠山、靠水做出了好文章,体现了新型农民的本色。他们的实践表明,科学发展观不是纯逻辑理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结合实际,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全市上下都要树立节约资源,利用资源的观念,要大办汇水工程,他对身边水务局的领导说,你们要请挂甲峪的书记给机关干部讲一课。 张朝起曾当过司机,算是见识广的山里人。王岐山十分关心村子今后的发展。他嘱咐张朝起,树立科学发展观可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变成了城镇居民,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你一定要注意提高村里的教育水平,一定要与时俱进。改变农民的旧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他说,带领群众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有好的领导班子,不能满足“能人”带动发展。要在温饱有余后把精力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不断加强学习,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眼界要放宽,把劲用对头,才能带领群众不断进步,使文化知识与财富相匹配。 临别时,王岐山握住张朝起的手又说,在现在的形势下知识“折旧”快,不学习就落后,我对挂甲峪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实现小康的路上探索出新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