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千里挺进”大别山 追寻伟人的足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13:03 新华网
“王大湾会议”旧址邓小平曾住过的房间。颜士然摄

  青山作证——57年前,大别山迎来了12万坚强的战士,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领导下,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尖刀般插进了国民党军队的心脏大别山,成功地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最好前途——站稳脚根,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的深远后方。

  今日的大别山苍茫依旧,山脚下的农民早已过上了安定生活,但当年那位亲切的政委形象却无人能忘。

  采访地点:河南光山县

  治军严明大别山军民一家

  河南光山县是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这里北临淮河水,南靠大别山,战略位置显著,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要一站。1947年9月27日,这个小县城南部一个叫“王大湾”的地方成了中共党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地名,在镇上一座清末祠堂的四合院里,部队召开了一次著名的“王大湾会议”。在会上,政委邓小平激昂地向部队违纪行为开刀,个性魅力显露无遗,也在大别山的千万老百姓心中生下了根。

  “今天开会我们不握手”

  据光山县志记载,当时野战军乘阴雨夜暗包围蒋军八十五师,准备歼灭它,活捉师长吴绍周,部队部署周密,本可稳操胜券,没想到因为我军某部行动太慢,让吴绍周钻了出去,大家闻讯,都感到非常惋惜。

  挺进大别山后的战斗开始几仗都打得不理想,刘邓两位领导都敏锐地发现部队内部对扎根大别山信心不足,并滋生着右倾情绪和违法乱纪的现象。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邓在光山紧急召开了一个旅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也就是著名的“王大湾会议”。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感到气氛的严肃性,政委邓小平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不握手!”

  解放后归还“借布条”

  位于光山县城东南25公里的王大湾会议旧址掩映在一片绿阴之中,它是建于清末的一幢四合院,当年是当地的文氏祠堂,现在是河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属砖木结构,1947年9月下旬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分住左右两间厢房,如今房内还按照当年他们住宿的情形摆设。在紧挨着右边厢房的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政委邓小平当年就在这里严肃强调:“部队纪律这么坏,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要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坚持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现在,祠堂主厅被设计成一个陈列馆,在陈列文物中,有一件是当时军队开给老百姓的“借布条”。原来,当时光山县凉亭乡的霍家忠开了一间“同盛祥”布店,他向大军捐献了632匹布,还有几户群众向大军捐献了粮食2748.5斤。按照小平强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部队都坚持按照市场价给老百姓打了“借布条”和“借粮条”。解放后,河南省财政厅如数归还了霍家忠现金6388元,几户农民的粮食2748.5斤。

  “这个连长非杀不可”

  王大湾会议后,邓小平言出必行,很快扭转了部队的歪风。光山县党史办的甘德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连长非杀不可”的故事。

  1947年11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总直属队路过黄岗县总路嘴时,店铺的商贩都走光了。邓小平发现一个军人刺刀上挂着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条,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他感到很震惊,当即命令部队有关负责人,“查清这是什么人”,当他得知是警卫团四连副连长时,立即与刘伯承等商定,要枪毙这个抢掠群众东西的副连长。

  消息传出后,有人认为这个副连长立过战功,是不是可以不杀。邓小平听到反映后,权衡了利弊,最终还是决定要杀,当天下午就召集总直属队军人大会,并请总路嘴的小商贩参加,宣判这个副连长死刑,立即执行。

  杀了抢民财的副连长,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别山区。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真正红军回来了!”从此,终于解除了当地群众对刘邓大军的顾虑,恢复了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

  采访地点:河南息县

  爱护群众一草一木

  离开光山县的王大湾,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光山县西北70公里左右的河南息县。在息县西北方向20公里左右的彭店,是当年刘邓大军集结渡过汝河的地方。不过,这一渡口已经看不出当年的痕迹。在渡口,息县党史办王副主任还向我们讲述了当时渡河的情况:

  过河不忘“找船人”

  渡淮河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天险。但在此前,还面临着先渡汝河的问题。由于刘邓大军必须率六纵队先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汝河以南去指挥整个中原战场,所以邓小平决定选一名政委在河北负责直属纵队强渡汝河的具体工作。

  邓小平召集直属纵队各部负责人的紧急会议,让大家推荐人选,最后民运部长穰明德受命。他率部强渡汝河后,又受命去淮河集中一批民船过淮河。翌晨,部队出发时,由于政治部尚不知道穰明德已回来,因此没有叫穰明德。邓政委发现后就质问总务处长:“穰明德到哪去了?怎么?你们过了河,就忘了找船人啦?快去把他找回来。”

  王副主任还向我们讲述了刘邓大军艰苦作战的故事:大别山中心区回旋余地狭窄,不便于兵团机动作战。刘邓决心向敌人包围圈外实施战略展开。1947年12月,刘伯承同志率总部机关和一部分部队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

  邓小平同志率留下的部队在大别山与强敌展开了艰苦的反“围剿”。他根据大别山区的地理、地貌和敌人围攻的特点,确定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以小部牵制敌人大部,以大部寻机歼灭敌人小部的斗争策略。他率领短小精悍的前方指挥部和刘伯承同志临行前留给他的警卫团与数倍的敌人周旋在大别山上,和战士们一样风餐露宿,踏冰卧雪。

  “群众的一根草也来之不易”

  寒冬腊月,年轻人都不耐其寒,邓小平同志和所有的指战员一样,穿着单薄的自制布棉袄。行军时,他在泥水中行进,宿营时,他点着松明在研究敌情和工作。外面天气冷,室内比外面还要阴冷。警卫员拿点稻草想给首长们烧堆火烤烤手。

  邓小平说:“不用烤火,大家都过得去,我们怕什么!要知道,群众的一根草也来之不易呀!”邓小平知道,大别山穷,大别山的人民更穷,他不忍心动用群众的一草一木。

  当时,中央军委为缓解大别山的严峻局面,命令粟裕率4个纵队南下直迫武汉,以吸引一部分敌人调出大别山。邓小平同志知道后,立即复电表示,再牺牲再艰苦也要坚持住,不能分散兄弟部队的力量。他对同志们说:我们宁愿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周围,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

  “千里挺进”体验艰苦

  从湖北的罗田到麻城到红安,再到河南的新县到潢川到光山,最后到息县。我们历时4天,去着力追寻邓小平当年在大别山的足迹。

  在我们3人当中,在我们的采访经历当中,这是排除了乘坐飞机以外的行程最长的一次采访——一次“千里挺进”式的采访。

  4天的时间,可以说,要详细了解到当年邓小平的一言一行,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切身感到的,那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关邓小平当年在大别山“指点江山”和“挥斥方遒”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很多都是发生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的。这些恶劣的环境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行军的艰苦。在我们所能见到和听到的史料和介绍当中,有关在大雨中踩着深到膝盖的泥泞以及冒雨渡河(江)的,就有10多次。而这些史料只是豹身之一斑。

  事实上,我们此次“千里挺进”式的采访,尽管都借助了的士,但仍然倍感疲惫———于是,有了参照后,我们对于当年刘邓大军的“千里挺进”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来源:广州日报)
雅典快讯 新浪无线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