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妙笔绘就重庆8.2万平方公里城镇化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5日09:22 新华网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决策层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此进行了科学论证和长远规划——

  外地人很难理解,重庆这样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直辖市———3100万总人口中,2/3左
雅典快讯 新浪无线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右是农民;现代化的大都市与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的小茅屋并存。这样,在不同的镜头里,你就能看到不同面孔的重庆——

  既有解放碑太平洋百货商场昂贵的商品,也有山区失学少年的无助与迷惘;既有城市渐次林立的高楼和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也有遥远村落里的“穿斗房”和羊肠小道。

  2002年的一组数据显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已达80%以上,相当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而同样的指标,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仅为20%;全市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城镇化战略的方向。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清醒地意识到了重庆这个大城市带大农村、有着特殊市情的直辖市,在城镇化道路上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去年6月召开的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上,一系列关于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问题被一一提出,一系列足以令新兴直辖市更加名副其实的蓝图已经绘就。

  帷幕已开启,城镇化这部“大戏”正在8.2万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上精彩上演。

  书记“领衔”倾听专家妙语

  市长“挂帅”奔赴区县求解

  就在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召开前不久,一场关于城镇化战略的报告会成为了市委中心组学习会的内容。做报告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陈淮,其新颖的观点、连珠的妙语,深深吸引着在座的“学生”们。

  “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就业构成变化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聚集点。”

  “西部大开发,需要一个跟外界经济进行广泛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就在城市。因此一定要把文章做在城镇化上。”

  “对城市规划的眼光,我认为至少要超前10到20年。如果你按现在的水平来规划,那么,你的城市在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拆吧觉得可惜,不拆吧又实在跟不上时代,为城市留下遗憾。”……

  专家精辟的分析引人入胜,“学生”们手中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显然,这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会,一场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已开始悄悄孕育。

  市委书记黄镇东听罢报告后深有感触: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从我市特殊市情和肩负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出发,遵循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避免走弯路,又必须结合重庆实际,体现重庆特色。

  此前,黄镇东等市委领导就已先后奔赴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又到渝西地区了解当地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情况,寻计问策、求证探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使我市决策层对城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实施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都要有一个坚实的载体和桥梁,这就要发展功能齐备的大中小城市群。目前,重庆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期,顺势而为,可以事半功倍。

  去年3月,市长王鸿举专门赶赴库区调研城镇化进程。每走一地,他都要强调两个关于城镇化的观点:一是不能唱“空城计”,有的小城镇花钱不少建得也很漂亮,但就是没人住;二是要“因神盖庙”,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必须要因地制宜,为自身优势创造适合的土壤环境。他强调,实施城镇化战略必须以产业经济为支撑。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速推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城镇化的产业选择要以市场为导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模式要与各地实际相适应,体现特色,提高品位。

  重新“洗牌”城镇面临机遇

  运筹帷幄“好戏”初露端倪

  对于我市城镇化战略而言,2003年6月27日注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在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决定》用这样的字句来表述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目标: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注重建设,加强管理,强化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发展城镇文明,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新路子,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

  目标令人鼓舞:本世纪前20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7%。到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41%,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0%,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主城区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决定》还明确提出: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的5年是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到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4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这无疑显示了本届市委、市政府的务实作风和坚定决心。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坚持分类指导,不搞一哄而上。主城九区将被建设成为有600万左右城镇人口的特大城市,成为我市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区;把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以及黔江建设成为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把万州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把其他25个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建设成为中、小城市;把有条件的建制镇培育成为中心镇,有条件的中心镇建成小城市;引导发展若干一般建制镇。从而形成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和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为纽带、中小城市为基础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的城镇体系,改变目前重庆城市结构失衡状况。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在县、镇一级,从领先一步、发展较好的城镇中总结出经验:加快城镇化要坚持以产业支撑为前提,突出特色,因业兴镇。

  在决策层的运筹帷幄中,各区县(自治县、市)的城镇化建设开始进入预定轨道。我们甚至可以听见加快城镇化步伐有力的脚步声。

  “加”“减”并用城镇化提速

  建“城”造“市”产业化开路

  “帮助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减少一个农民就意味着为另一个农民的收入翻番创造了条件。如果让农民进‘速成班’的话,最好的学校就是城镇,最好的办法就是加速城镇化进程。”黄镇东、王鸿举经常在各种场合表达这样的观点。

  在年初的一次调研中,黄镇东深有感触地说:“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做好两道运算题,一道是加法,一道是减法。”不言而喻,加法就是要加大城镇人口比重,扩大城镇规模;减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农业人口数量。

  “实施城镇化战略,一定要解决有‘城’无‘市’的问题,要在‘做市’上下功夫。”王鸿举经常表达的观点是:一个城镇只有培育出市场,让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汇集,城镇才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加”“减”并用,建“城”造“市”———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后,面对新一轮城镇建设热潮,我市决策层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引导。

  按照“202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的目标,我市每年大约要有70万农村人口转向城镇,每年约需40万个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个艰巨任务。

  如何才能吸收更多的农民进城?一方面,要消化吸收市内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使进城农民有工可做、有业可依;另一方面,做好向市外输送劳动力工作,并建立人才回流平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归镇创办企业。还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新村和集镇建设,对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较差的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实施高山移民和生态移民。

  怎样才不会唱“空城计”?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做大支柱产业,做强特色经济,做精名牌产品,通过壮大产业支撑带动城镇加快发展。与此同时,市里还整合现有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大对中心镇建设的扶持力度,着力制定和完善培植城镇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从去年下半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好戏连台,频出大手笔———

  去年7月,我市公布了首批重点扶持和建设的45个中心镇名单,并于今年初正式启动。专家预测,这45名“先锋”有望达到12%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15%,转移农村人口5万人以上。年内,这批中心镇将形成配套的环卫设施、健全的管理队伍、整洁的镇容镇貌。

  渝中区与香港瑞安集团签订了投资100亿元的化龙桥改造项目协议。10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有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滨江山城,成为重庆制造业的服务中心和涉外高档住宅区。

  站在朝天门码头,向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对岸望去,那是江北城一片寂寞冷清的土地,看不到高层建筑,低矮的房屋已年久失修。为了加快江北城的改造步伐,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打造横跨长江、嘉陵两江的“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规划,并正式启动了让江北城与渝中半岛一样亮丽的巨大工程。

  “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这是不少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梦想如今正在变成现实,有关方面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市每年平均有50万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他们或“农转非”,或进入当地的乡镇企业上班,或外出打工,或参与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一族”。为这个梦想插上“翅膀”的,就是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

  加快我市城镇化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基本要求,是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更是全市3100万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在城镇化道路上,重庆正加速前行,向着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向着灿烂的未来。(来源:重庆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