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项目雷同缺乏整合管理松散—银川旅游开发有“硬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11:44 宁夏日报

  最近,银川市政协组织专家委员对银川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发现银川的旅游开发确有“硬伤”,那就是重复建设,项目雷同,缺乏整合,管理松散。

  银川市旅游资源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品位较高。北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寺、南薰门、玉皇阁、明长城、兵沟汉墓群、黄沙古渡等众多人文资源,积淀了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黄河文化、佛教文化、秦汉文化等多元文化,旅游资源独
雅典快讯 新浪无线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具特色,对南北游客都有吸引力,为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土壤。银川自然资源特点鲜明,也颇具开发优势。近年来,银川市围绕“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回乡风情”三大特色,加大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旅游从业人员1万多人,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

  但是,银川市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构架中开始暴露出重复建设、项目雷同的问题,这与旅游深度开发滞后、配套功能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有关,亟需进一步加强远期总体规划。

  提起银川市的旅游景点,从近到远,主要有鸣翠湖、金水园、西夏皇城、沙泉寨、兵沟大峡谷、马兰花大草原、长庆游乐园、黄河古渡、水洞沟、西部影视城、华夏珍奇艺术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滚钟口、永宁回乡风情园等。这些景区(点)基本上代表了银川的旅游资源,但是除了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和贺兰山岩画等外,其他大多数景区景点的“味道”都“没有出来”。如沙泉寨等河东沿线设置的十几处蒙古包风情园,显得过多过滥,档次太低;鸣翠湖的一些景观建设与沙湖雷同,湖泊景区开发模式处处相似,游乐项目雷同;水洞沟遗址公园沿线建有多处砖厂砖窑,严重破坏了周边的原始风貌,破坏了风光资源;贺兰山东麓沿线各旅游区产权分属自治区和银川市多个部门多头所有和管理,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很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宣传促销,极不利于挖潜发展,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浪费。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使资源利用长时期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没有统一的管理与指导,各景点新上项目随意性大,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破坏性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档次低,产品形象小而弱,体系单薄、品种单调,东一家西一家,都是浅尝辄止,急功近利,提供给游客的东西内涵、深度不够,对游客无法产生深久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体现西夏文化的仅为文物展示、体现回族风情的仅为清真寺外形、体现塞上江南的仅为湖泊湿地、体现汉墓的仅为一处地宫、几个土包。蕴含其中的、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和展示几乎没有,能让游客参与体验的更少。

  其实,银川旅游资源集纳了丰厚的人文积累、奇特的古原地貌、古老的黄河古道、秀丽的湖泊湿地、宽阔的大漠草原景观,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神奇,极具资源组合优势。而行业缺乏协调、统一、高效的企业管理体制,目前,仅兴庆区内开发有各类“较具规模”的旅游景区(点)30多处,旅行社48家,旅游定点单位47个。各旅游企业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大部分企业根本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明显滞后,旅游资源粗放经营,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挖掘,各企业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对外竞争力不强,对外形象不佳,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发挥不了整体优势。

  银川旅游开发的“硬伤”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视,专家建议,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其次要制定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发挥特色、创立品牌、产生长久吸引力,如“回族风情游”,要让游客游览一个回族村庄、进入一个回族家庭、观赏一台回族歌舞、品尝一顿回族风味、过上一次回族节日、购买一些回族商品。(本报记者罗进贵陈尚营)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