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墙脚导致无序竞争,相互拆台成苏商最大软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12:28 南京日报 | |||||||||
【江苏商报报道】 这几天,江苏的商人全将眼光集中到了同一个地方。 14日,首届苏商高层论坛在南通隆重召开,来自苏南、苏北以及全国各地的江苏籍企业家云集南通。在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和林立的摄影机前,苏商,这样一个沿袭了千年的风云商派,又重新释放出它夺目的光环。
合作需求造就苏商 历史上,苏商作为中国五大商帮之一,与徽商、晋商、潮商、浙商齐名。在近代,以南通张蹇、无锡荣德生等为代表的江苏商人,成为苏商形象的具体注入者。如今,作为苏商具体内容的江苏籍企业家,更是发扬了苏商致力崇尚实业,埋头做事,诚信经营,精细作业的特色标志。 但是,在现在经济日趋开放包容,现代商人的地域性共同特征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提出以地域文化为区分的商帮概念似乎与之相背。 江苏省发改委172万份问卷调查显示,苏商的诚信和稳健是其公认的优点,但是创新不足和团队意识不强又成为苏商最大的软肋。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在论坛上指出,江苏企业的无序竞争给江苏企业带来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在同行业中,江苏企业为了争夺某一个客户或者某一个项目,可以相互挖墙脚相互拆台,而浙商就常常会联合起来,因此,苏商概念的重新塑造,最大的意义是推广江苏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加强江苏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谋求最大化的利益。 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让众多的江苏企业面临来自世界跨国企业的竞争,无序竞争、盲目的价格战给胁行业生存带来威胁,政府管理性可依赖性降低导致企业商会的重要性和协调性上升,企业之间的联盟重量容易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因此苏商概念的塑造,就是江苏籍企业家加强联合的开始,也是苏商概念最大的价值所在。 打造企业群体品牌 根据2004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统计显示,江苏有34个品牌入榜,但是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品牌相比,在数量和名次上都总体靠后,北京有87个品牌上榜,广东有78个品牌上榜。上榜品牌的归属企业认为,江苏企业应该加强品牌意识。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在本次苏商论坛上,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经济专家指出,江苏企业在品牌意识上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做产品的观念上,导致企业只能赚少之又少的一点加工费。品牌是苏商的一大软肋。 在品牌的塑造上,企业产品的品牌是其一,企业家形象的品牌是其二。在论坛上,浙商、晋商等其他地域的企业家谈到,江苏企业家一直给他们一种稳健诚信的良好印象,和江苏的企业家做生意都比较放心。他们认为,弘扬苏商概念,是为江苏的企业家打造一个群体的品牌形象,给江苏企业家们带来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记者在论坛上随机采访了多名与会的江苏企业家,他们表示,除了认识本行业中的企业家,他们和其他行业的与会企业家联系不多,大家彼此大都不认识。现在弘扬苏商精神,给他们带来了一个交流认知的机会,让江苏的企业家找到一个加强合作的契合点,同时更给本来口碑就不错的江苏企业家戴了一顶更漂亮的帽子。商报记者朱福林 专家学者论剑苏商 在本次苏商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共同为苏商把脉,探讨苏商的内涵实质和未来。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苏商应有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应有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应有竞争合作发展的团队精神,应有诚信务实的高尚品质,应有造福一方的社会责任。 全国民营经济学会会长保育均:在官本位流弊甚广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家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阶层,整体力量不高。企业家看似已经成为能跳高跳远的青蛙,实际上还拖着蝌蚪的一条尾巴。这条尾巴就是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江苏长期以来主要是国有经济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苏商重新崛起。目前苏商在全国产业中能当龙头的太少,影响力不大,与社会联系影响少。真正称得上国际化的企业寥如辰星。苏商企业家形象不够清晰,群体形象不凸显。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培:企业和企业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决定竞争力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文化的不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观念的革命带来经济的革命。文化无优劣,文化和当地的制度环境相吻合的话,就取得相对明显的竞争积效。江苏的企业必须找到这样的契合点。(5版《商报观察》) (编辑 云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