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考察革命老区 要求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困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05: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新华社记者 刘思扬 今年1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份材料中了解到:位于川东北革命老区的仪陇县,由于水资源缺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全县尚有23个乡镇、156个村的26万人、2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总书记的心被深深牵动了,他当即就此事作出指示,要求切实帮助老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和四川省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多渠道
半年多过去了,仪陇群众用水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总书记十分挂念。8月14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专程来到这个县的日兴镇白塔村考察。 白塔村是仪陇有名的旱山村,海拔586米,全村454户人家多数居住在半山腰以上,缺水十分严重。 山路崎岖,沟深坡陡。下午2时许,胡锦涛乘坐的面包车驶进山村。冒着酷暑高温,胡锦涛首先察看了距村子不远的一处饮水工程。县委负责人介绍,在中央和省市支持下,仪陇县确立了“奋战两年,重点解决26万人饮用水困难,再苦战三年,基本解决全县群众生产用水困难”的奋斗目标,并在全县开展了人饮工程大会战,目前已开工2271处,先期示范的14个旱山村,近3万名最缺水群众的饮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看着新建的水泥池里积蓄的水,胡锦涛问:“过去农民饮水怎么办?” “主要靠地表水,干旱时只能到沟谷里找水。” “旱山村怎么解决饮水问题?” “打深井,挖水池,建提水站。” “白塔村的情况怎么样?” “已经建了3个集中供水站,4处大口井,还有一个井塘结合部,可以解决355户人畜饮水困难。” “还有几十户怎么办?” “还要再打井。” 胡锦涛随后走进村民王家林家。在主人引导下,胡锦涛认真察看门前的自来水池。王家林拧开龙头,清清的自来水汩汩流进水池。 “什么时候通的水?”胡锦涛问。 “5月份。” “了解到你们饮水困难,我们很揪心!”胡锦涛说:“虽然在北京,但一直惦记着你们!这次就是特地来看一看。” 随后,胡锦涛和王家林及村里的群众坐在院落里,拉起了家常。“家里几口人?”“种了几亩地?”“收入怎么样?”胡锦涛详细询问,村民一一作答。 王家林兴奋地告诉总书记:“过去水比油贵,粮食产量低,又卖不上价,日子不好过。今年踏实了,稻谷增产,价格上去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增产多少?”胡锦涛问。“每亩300来斤。”“农业税下调后,你们负担减了多少?”“去年交61块,今年41块,减了20块。”“中央要求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你家补了多少?”“每亩30多元。现金是送到家的。” 一个村民高声说:“现在水解决了,几辈人的心愿实现了,大伙都铆着劲要发财呐。” 胡锦涛说:“我们的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凡事都得想着农民,都得为农民办事。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就是要大家多种粮,种好粮,过上好日子。” 胡锦涛一席话使气氛活跃起来。王家林说:“你来看我们,和我们摆‘龙门阵’(聊天),大伙儿都很激动。” “大家认为党的政策好,就要一起贯彻落实,把粮食种好,把经济发展好,尽快脱贫致富。”胡锦涛指着王家林家新盖的房子说:“你家的房子还留着活茬,准备加盖呐。这说明你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儿子在外面打工,老两口在家种地。儿子打工有了收入,会把钱寄回来。所以这房子还会接着盖。” 听着总书记一番暖心的话,王家林的眼睛湿润了。 胡锦涛接着说:“乡亲们最关心中央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的政策会不会变。这里,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中央的政策不仅不会变,而且要更好地贯彻落实。” 胡锦涛满怀深情地对县委、县政府的负责人说:“仪陇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仪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各级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发奋图强、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把仪陇建设好。” 胡锦涛还叮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四川山区和革命老区多,帮助他们脱贫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一定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新华社南充8月16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