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丑闻”牵出“花钱买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09:18 沈阳今报 | |||||||||||
“10万元换北航录取通知”的丑闻被焦点访谈曝光后,北航校长李未以眼下流行的方式向公众道歉,并希望这是一个“孤例”。8月16日《沈阳今报》 今日嘉宾 郭加奇(河南郑州编辑)何山(湖北监利公务员)龚明俊(湖北襄樊教师)康劲(甘肃兰州研究员)晏庆盛(上海教师)朱茂文(广西南宁学生)顾一冰(江苏镇江公务员)周明华(四川成都编辑) 观察版主:大家好!欢迎来到今报圆桌,今天的话题大家都看到了,请各位谈一下:大学招生腐败真的会是“孤例”吗? ○郭加奇:我先说吧,李校长所谓的“孤例”恐怕是一厢情愿。在我看来,北航的招生丑闻既不会成为北航整个招生工作中的孤例,也不会成为目前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中的孤例。很多人都知道,在当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有学生家长出钱,有招生人员出录取指标,潜在的招生市场已经形成多年。所以,这样的恶劣事件恐怕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如今,借招生之机敛财,已经不仅仅是一些利用手中权力来钻招生管理工作中漏洞的高校腐败分子所为,甚至已经成为高校中某些部门某些团体的集体腐败行为! 我绝不相信出卖招生指标的事件,完全是几个教师的个人行为。招生工作是学校的工作,招生指标是国家的资源,能够把招生指标拿出来卖的,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北航的丑闻就是北航的丑闻,说是几个教师败坏了北航的声誉,根本站不住脚。很多人都把招生腐败现象归结到目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上,可难道教育资源短缺,就可以容忍教育的买卖行为吗? ○何山:是啊,近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屡屡告诫广大学生家长切莫相信交钱就能上大学的鬼话!我也一直对此深信不疑:教育部门何等权威,高校殿堂何等神圣,若真是交钱就行,那十年寒窗还有何意义?规则、程序、公正还有何意义? 然而,事实…… ○龚明俊:我发现啊,教育部的紧急通知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很值得研究。 用百度搜了一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竟然得到了10600个查询结果,内容五花八门,涉及许多部门、行业,比如“人情低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污染反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高考舞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涉税犯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又用“教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搜索,结果就有1380个。面对如此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想来谁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正面解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是表明职能部门决心大,要重拳治理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危害群众利益等现象。如果换个角度解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里面的问题就不少了:一是隐含着被动的执法思想,二是采取个案处理的方法。谁去“发现”,是用严密的制度,还是专门人员查处,抑或是群众举报?如果上级没有发现,群众没有举报,结果会是什么情形? ○康劲:我认为,“北航丑闻”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教育事件。不深究“北航丑闻”背后的高校招生管理混乱的领导责任,不追究有关方面招生腐败的法律责任,“北航丑闻”最终难有一个令舆论满意的结局。综合来看,“北航丑闻”并不完全是一起工作失误或是管理不严而造成的教育事件,而是当前教育腐败的一次集中体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深入追查,不要简单放过,草草收兵。 观察版主:晏老师有过多次招生经历,您来谈一谈吧。 ○晏庆盛:我耳闻目睹的“招生腐败”事例可谓不少,甚至可以说,招生受贿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受贿形式一般较为隐蔽,不一定是现金交易罢了。譬如有的招生人员心安理得地享受学生家长安排的“一条龙服务”,吃喝玩乐;有的招生人员肆无忌惮地收受礼品,甚至理直气壮地向学生家长索要;有的招生人员一路上的吃、住、行全由学生家长安排妥当,却拿着虚开的发票回单位报销差旅费……诸如此类的行为虽没有现金交易,却毫无疑问均属于腐败之列,或可称之为“隐性腐败”。 很多学生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高考成绩已经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却总觉得没送钱不放心,给了钱才安心,原因就在于招生人员实际掌握着在录取分数线(提档线)以上挑选新生的权力,并且掌握着调配新生专业方向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便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权力基础。 ○朱茂文:我也这么看,在这一事件当中,制度的缺陷才是滋生腐败的最大的原因。正由于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当中存在着漏洞,于是庞宏冰才能够提前知道北航招生工作中的种种变动。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当中缺乏一个必要的监督机制。一旦有人从中作弊,公众也难以知晓。说到底,高校只有反思制度性缺陷,尽快完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才能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顾一冰:数年来,高校一直在呼吁招生改革,要求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并且强调高校经费的紧张。而且依据充分: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在市场经济当中,无论是政府的支出或者是家长的支出都可以得到回报,所以,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理应交学费。由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数年来各高校“定向生计划”的运作进行监察,对“点招”所取得的收入进行专项审计,查一查到底谁得到了利益、谁得到了“回报”。 ○周明华:其实,某些名牌高校除定向招生指标外,都内设有机动指标。机动指标数量少,所以比定向指标更紧俏。要获得大学“点招”,必然靠过硬关系和较多金钱来强力支撑。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职务腐败的诱因。要整治腐败分子,关键看我们愿不愿去发现,敢不敢于动真格。从“点招”来看,根本用不着当地纪检监察部门费多少心思,只要每年在大学特别是名牌重点大学录取阶段多长个心眼,多设一双监督眼,保证一“监”就来效,大凡不会空手而归的。 那么,去查查哪些领导干部的子女没考上录取线竟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吧。一地领导大多平时工作紧张,应酬繁多,对孩子学习很少顾及。加之其子女不慎滋生“公子”优越感,大凡成绩不会太好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每每到了大学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却都上得了名牌大学。说穿了,这都是关系加“子弹”给硬性轰开一条“血路”的,是因为他们捞到了机动名额,被大学“点招”了。 这笔昂贵的惊魂的“点招费”谁来埋单?查查!相信有关部门是有收获的。 观察版主: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不仅挖掘出高校招生腐败的根源,而且推而广之,很精彩。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嘉宾言论不代表今报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