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下海现象带来两大疑问 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0:5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8月17日电今天的中国青年报刊出一系列文章,关注官员辞职下海现象。其中文章认为,官员下海现象带来两大疑问,而接受采访的有关学者大多对这一现象持否定态度。 一、权力会不会带入市场,从而影响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 通化市委组织部一位官员表示,机关干部辞职下海,打破了官本位的传统观念,为解
但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教授指出,干部下海是对法制、法规的破坏。《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对公务员下海是明文禁止的,但它只规定了不应该这么做,却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惩处办法,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缺乏硬性约束力。与此同时,中国是一个“泛人情化”社会,原先的干部们大可利用“余威”为所在企业谋好处,这对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也指出,干部带薪下海只是权宜之计,不值得提倡。一些官员在职时好像很廉洁,但其实在下海之前已经为私营企业谋足了好处,慑于反腐压力,没敢实现权钱交易。下海后,官员与私营企业之间就可以实现权钱兑付。 二、会不会导致政府精英流失,从而影响公共服务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柏英教授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说,官员下海不是一种好现象。理由有三:其一,造成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的不公平。很多地方之所以鼓励官员下海是为了精简人员,但其他行业精简时无法享受这样优惠的条件,这是公务员特权的表现。 其二,不能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很多地方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干部可从企业再回到机关。这样,这些人原有的职业连续性被打破,对机关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势必造成能力退化。 其三,一些地方鼓励干部下海的很多措施还是为官员本身考虑,并未从社会需求出发。孙教授质疑,如果不是精简机构,大量优秀人才由机关走向商海,造成职位空缺该如何填补?这是政府面临的问题。 不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则认为,目前,政府机构人浮于事,一些年轻干部和专家型领导不能发挥突出作用,不如下海。 北大研究公共管理的句华副教授也分析说,目前,中国财政已成为“吃饭型”财政,很多人才窝在政府机关。官员下海对缩减财政供养人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钱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