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青涩年代:卓琳曾拒绝他的求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1:07 生活报 | |||||||||
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的祭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夫人卓琳和儿女们都要在院子里撒满花瓣。花雨洒落,情思绵长。 【卓琳曾拒绝小平求婚】 邓小平与卓琳相遇相识在延安,那是1939年的秋季。
卓琳:他和邓发都是从前方回来的,住在一个窑洞里头。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来,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经常到公安部来玩。有时候也叫我们到他们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那个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意不同意,那个女朋友和我谈了两次。我说我年纪还轻,我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拒绝了。 邓小平当时是八路军129师政委,卓琳是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对这位从前方来的长征干部卓琳缺乏了解。 卓琳:因为去延安的那些长征老干部都是工农干部,我们就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不是看不起他们,是他们没有知识,跟他说话说不到一块儿,所以我就不敢和这些工农干部结婚。我要找知识分子。邓小平并不灰心。 卓琳:后来他自己就说,我自己找她谈谈可以不可以。我说,可以。他就找我谈,谈了两次:第一次谈一谈他的情况;第二次谈谈他的希望。我听听,觉得这个人还可以。他是有点知识,是知识分子。第二个呢,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我那时候已经23岁了。 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八路军的老战士们,以淳情朴实的方式,为邓小平与卓琳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同甘共苦转战南北】 几天以后,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奔赴了太行。 卓琳:结婚以后,他要回前方去了,他就带着我一块儿去。到了前方以后,他在师部,我在后方,就是总司令部。他来开会,就见个面;他不开会,我们就见不着面。后来我就说,我们这样也不行呀,你是不是给我写个信啊。他说,我写什么啊。我说,你就写写你怎么生活,你有什么感想……他说,好,我以后叫秘书给我写一个,我印几十份,一个月给你发一份。我说,算了算了,你别这样搞了,我也不要你写信了。 妻子渐渐地适应了丈夫的性格,渐渐地理解了丈夫的心,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要赶到那里。 【风云多变恩爱不渝】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卓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 卓琳:我说算了,我也不出去找工作了。后来我也给他当秘书。他的文件看完的,就要送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去存档,我就把那些文件登记。登记完了以后,我就坐三轮车送到中央办公厅。 卓琳和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夫妻恩爱,携手白头,心心相映,患难与共。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艰难岁月,更显出夫妻间的情深意切。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卓琳随他而去。在江西三年的日子里,他在荆棘中踏出的那条“邓小平小道”后来被传为佳话。 卓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把他发配到江西去了,住在一个将军楼。一个月只给我们二十块钱生活费。首长说,我们要节约一点钱,给孩子们当路费。因为孩子们都被分配到四面八方,有时候来看看我们。我们住的那个将军楼,前头有一块空地,后来我们就开了一块地。我那个时候有高血压,我不能多动,我上楼时就说,喂,老爷子,拉着我,我上不动了,他就拉着我。他挖地,我就拿个小板凳坐那里拣石头。拣完石头以后,弄成一亩地的样子,我们就跟老百姓要种子,种茄子啊、辣椒啊,这些容易种的东西。 家庭的温暖,是帮助邓小平从容应对政治逆境的一个重要因素。1973年,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劳动改造生活,回到北京。此后,他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再次把邓小平推到了困境。10年磨难,世态炎凉,风云多变,风雨飘摇中,不变的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儿女。 邓小平已经走了,夫妻俩风雨中结成的深厚情义,全化作花雨飘洒。(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