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改变中国农民命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4:46 新华网 | |||||||||
新华网合肥8月17日电(记者蔡敏)当来自四川省的农民刘永好被西方主流媒体评为“中国巨富”时,相当一部分的外国人对这位身穿西装的中国农民感到不可思议。人们似乎第一次在张艺谋的影片《红高梁》之外,看到了另一个中国农村。 撩开这个东方古国广袤农村的面纱,历史上司空见惯的破败、萧条、饥饿早已消失。政府公布的数字说,1978年中国农村还有2.5亿人未解决温饱,而现在这一数字下降到2900万
史学家、经济学家在评论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时说: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改革开放指导农民亲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历史。 即使是中国现在的青少年也无法想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民常常食不果腹,住着草房,衣难御寒。人民公社化运动把土地、劳动所得都归集体,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很低。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民间传统的按手印的方式,秘密决定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向国家和集体交纳一定的税赋后,多劳多得。很快他们的做法受到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的、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肯定——“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邓小平的讲话对于打破僵化观念、消除恐惧心理、推动包产到组和最终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具有扭转乾坤的作用。 时至今日,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仍然经常感叹:“没有小平,我们命可能都没了,还谈什么改革,何来今天的丰衣足食。”他说,“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全队一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之前5年的总和。 小岗人的一场冒险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那份印有18个鲜红手印的“地下合同”,如今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到1984年底,中国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场变革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两千多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十多倍,结束了长期农产品短缺的历史,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上海闯荡多年、小岗村第二代代表人物、现为上海小岗人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严余山说:“历经26年锤炼与演变,‘大包干’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早已超出了它的发起者们预料,它不仅促成了中国农村生产力解放,重塑了中国农村经济形象,而且造就了中国当代改革的大趋势。”事实上,解决了温饱的中国农民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入市场,过去附属于农业生产的小作坊变革成了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来自农业部的数据,中国乡镇企业二千多万个,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成多财富,吸纳了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部专家姜永涛指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打破了中国长期僵持的工农二元经济格局。 小平精神下的又一次农村改革,让中国农民从温饱迈向富裕,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出现在最为普通的农民之中,他们中的代表还常常挤上中国巨富排行榜。 1994年,“大包干”源头小岗村与香港旺兴达(中国)有限公司合资180万美元,创办了安徽旺兴达电讯器材有限公司,其产品大部分出口,全村每年可分得2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小岗村又一次成为中国农民从土岗田头走向世界市场的缩影。如今再次走访小岗,“大包干”展览室里,村民们的统计数字令人振奋:粮食产量25年增长39倍;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90倍。现任村委会主任严德友去年底引进外资创建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小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他说:“我的目标是最终办成一个中国小岗集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