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几代“老记”见证“知识有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5: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他们是羊城晚报复刊后一任又一任的“科技记者”

  1 、刘婉玲:“星期六工程师”是广东一大发明

  在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不久,《羊城晚报》复刊。报社领导对科技报道是一直开绿灯的。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羊城晚报》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科技报道中,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合理流动,以及自学成才者的遭遇方面的报道,尤受读者关注。

  回想起来,“星期六工程师”可以称得上一波三折———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我在中山大学采访完,已是下午快下班了,走出校门时,见到多辆小车在接人。一打听,人们悄悄告诉我,是接有技术专长的老师下乡的。再一了解,原来这些教师利用周末,到邻近县市乡镇企业去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当时,乡镇企业大多正处在起飞阶段,人才奇缺。我联想起在珠三角采访时,不时听到一个小技术救活一家工厂的故事,便打算写写这些老师。在省科委工作的几个老朋友鼓励我做了这篇文章。记得我们几个人议论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们星期六晚出去,星期日晚赶回校,就称为“星期六工程师”吧。

  但一深入采访,便碰到许多困难。当时社会上对这种业余兼职的活动有许多非难。有些科技人员因兼职挨整甚至坐牢。所以,这种兼职是在“地下”进行的。企业和工程师双方都严格保密,不敢让人知道。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个周末,我在顺德龙江镇的河边守候了两天,等候过路的“星期六工程师”,抓住一起渡江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采访,两岸不知来回了多少次,终于得到一些“料”,将来龙去脉搞清楚。

  我们的报道,对“星期六工程师”的历史功绩给予肯定,对人们的种种非难进行分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相继有20多家报刊作了这方面的报道,终于分清了是非,“星期六工程师”的活动,从此堂堂正正地开展起来。在广州,“星期六工程师之家”的牌子也公开挂出来了,这标志着他们的业余兼职活动从地下转向地上。国家科委一位负责人说:提出“星期六工程师”,是广东的一大发明。

  2、刘继东:热门是从国外“引进技术”

  改革开放之后,科技新闻很容易成为报纸头条,如计算机的一个新技术等,只要一个技术关系到民生或可推动行业的发展,就可以上头条。有一段时期,从国外“引进技术”是热门,再小的技术哪怕只是下水道疏通器,只要技术从国外来。

  我记得中科院电子所搞了一个婴儿尿湿报警器,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就可以在报纸上发一条消息。当时相当一部分技术,被乡镇企业吸收变成经济效益。比如应用型技术对轻工、轻机、农业的冲击是最大的,尤其生物工程,农业新技术对广东农村的影响相当大,鱼、果、肉禽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由于媒体的推动,令很多事物处于跑步前进的状态。广东实践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表现最好的。

  3、 广东最好的一点是“不争论”

  当时我们做科技题材的新闻,一是关注知识分子命运和生存状态;二是重视知识分子能力的发挥,在舆论上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三是科技成果本身在应用中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报道非常缜密,整体上可以看出一条脉络,就是把知识分子从政治上解放出来,冲破体制的束缚解放生产力,以及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每一个题材在当时都是全新的。

  “洗脚上田”,“第一桶金”都是当时创造的新词汇,反映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一新生事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的东西很快就被接受了。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一提出,就再也不争论姓“社”姓“资”的问题了。

  广东最好的一点是“不争论”。科学技术是不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来后,广东先实践,让实践说话。媒体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报道,不是在报纸上争论一个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报道实践的情况,让事实说话。

  4、何姗:“24号文”———突破性的政策

  我跑的时期是广东科技、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标志性事件是1991年7月谢非主持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了一个24号文(《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当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形成高层共识,是广东最大的时政,最大的政经,是大科技。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从民间、市场自发的意识上升到利用行政手段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战略转型。“24号文”是许多突破性的政策,如明确提出“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规定政府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要占财政总收入的1%,每年6月为全省的“科技进步活动月”,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体制改革、人才政策等的优惠政策,“24号文”涵盖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各个方面。

  在此会议后不久的1992年初,小平南巡,有一个大亮点,老人家去了几间高新技术企业如珠海的亚仿、生化制药厂等,他在这两个企业发表的言论,在全国上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更为深入人心,更直接推动了广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战略转型。

  我感觉从那时开始,广东陆续出现了几个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热、技术交易热、人才热、重奖热、科技人员下海热、工程开发中心热、知识产权热、风险投资热……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广东的科技已从全国中等水平跃升到全国前三名,成为科技大省。5、孙璇:“第一生产力”已成全社会共识

  我从何姗手上接过科技线,正是广东对科研院所展开全面体制改革,即所谓“断奶”、“断皇粮”的时期,大量科技人员走向市场,不少人进入企业工程研究中心,真正实现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工程研究中心遍地开花,承担起经济发展主战场科技创新与改造的使命。我在这一阶段的科技报道,反映了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的情况,同时也看到对改革有质疑,有不满,有抵触。但政府大力推进,事实证明,改革有力地促进科技与市场结合,使生产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知识产权受到高度重视,尤其珠三角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空前增多,致使广东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全省专利申请量连续九年全国第一,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几年,“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科技发展成为社会常态。(子琦/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