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的希望--看南沟门怎样创建文明生态村(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8:01 河北日报 | |||||||||
共事先共心百日创建启示 南沟门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干部一声令下,群众一呼百应。从今年4月开始,仅100天时间,小村旧貌换新颜,新栽的3000棵绿树、1000棵花卉、2000平方米绿地装点了村落,新修的9个水坝使过村干河有了水面,小桥流水人家的山庄确实有了点江南水乡般的秀丽。
参观的人们赞叹之余总会提出同一个问题:南沟门的干部何以一呼百应?群众为啥那么好领导? 走在南沟门修整一新的宽街上,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英向记者讲起他们的“干群关系新论”。 群众为什么听干部的话 南沟门在外村人印象里是“群众听话”,其实这说的只是一种表象。群众为什么听干部的,干部为啥能一呼百应,关键是干部先要听群众的。 “群众对干部的‘百应’来自干部对群众的‘百听’。”王德英说,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一开始,干部们首先忙的不是决策,而是听群众对创建活动有什么意见、要求和愿望。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之后,按照群众意愿初步拿出方案,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请大家对方案指手画脚提意见,修改后的方案再交给群众找毛病,经过几上几下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让群众对方案拍了板。 “干部说话灵来自群众在干部中说话灵。我们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谁也不能把群众说的话当耳旁风。不管群众说的对与错,干部都要侧耳细听,对了就采纳、照办;群众说错了,干部向群众讲清情况,摆明道理,不盛气凌人指责群众。” 开始创建时,村里规划了5个公厕,施工中谁也没提出不同意见。等厕所盖好了,78岁的老太太张丑妮围着她家门前的厕所转了3天,转来转去,总是看着新盖的厕所高得不顺眼,便找到村干部要求把厕所的墙头往下拆两砖。村干部二话没说,直奔了那座公厕,看了一圈儿,原因找到了:不是厕所垒得高,而是地基坐得高。按说,厕所不改也可以,拆两砖也行。再一想,老太太快80岁的人了,一出门就看着她闹心的厕所,心里是啥滋味,不能为一个厕所让老人家不舒心,想到这,村里便让施工队按老太太的意愿拆了两砖。事后,老人家高兴地说,我这不中用的老太太在干部中说话,比在儿子跟前说话都灵! 南沟门的干部最怕群众说的一句话就是“村干部说的不会错”。群众的信任源于干部的人格魅力,群众都知道村干部一个心眼为村民好,不会把群众往赖路上领。可王德英他们认为,干部克己为民是应本应份的,群众迷信了干部,干部就会沾沾自喜,滋生出“咱为群众,不用听群众的了”的主观主义毛病。第一次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初稿出来后,干部征求群众意见,不少群众说:还征求啥意见,干部还不比群众想的周到?实践证明,干部想的并不一定周到,规划初稿被群众否了有30多处。“群众越信任干部,干部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那就是办啥事千万别忘了多听群众的。”干部的本事从哪里来 南沟门的干部没有三头六臂,却落了一个“本事大”的名声。而用王德英的话说,南沟门干部的这本事那本事,都是向群众学到的本事,没有群众的教育,领导群众啥本事也没有。用一句时兴的话说就是,干部先接受群众的教育,然后再教育群众,本事就见长。 “老百姓,土农民,知道啥呀!还向他们学习?我们村的干部可不这么看。要论能说会道、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论社会交往,可能村民不如干部,可全村500多口子人,怎么也胜过5个村干部!文明生态村创建开始时,干部们先把政策讲给群众,把好处亮给群众,把家底交给群众,把困难摆给群众,大家的事大家议。让干部们没想到的是,原来打的算盘是把街里的垃圾清清,把挡道路的旧房拆拆,把街面硬化硬化就行了,总共下来投资不过10来万元。可群众的算盘打的比干部大,建花园、建广场、建水塘、修绿地、栽花卉……算下来要花47万元。 群众的设想和心气给干部上了一堂课,干部群众两个算盘一比较,干部看到了自身的保守,看到了自己落后于群众,也从中看到了政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最后南沟门的文明生态村按照群众的算盘建成了现在这样的高标准。 村里规划种植什么绿树的时候,村民们一直赞同种桧柏,因为桧柏四季常青,庄重、高雅,上档次,干部们也赞同种桧柏。可是方案定下来第二天,村民王德录找到王德英提出不同意见,他说,桧柏好是好,一是贵,二是咱缺乏管理经验。他出主意说种桧柏不如种垂柳,一是垂柳咱山上就有,可以就地取材,不用花钱;二是好管理,咱也会管理;三是它上叶早,落叶迟,驻青时间仅次于桧柏。村里最后征求群众意见,采纳了王德录的方案,节省了5000元钱。 遇到顶牛的村民怎么办 曾有来参观的干部问王德英: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对村民来说是一件家家沾光、人人受益的好事,可为啥这样的好事在我们那儿群众却不买账。王德英说:要叫我说,干部抹蜜被群众咬手指头的事,关键在于群众不认为是蜜,干部讲的是大话、空话、原则话,群众摸不着头脑,弄不清是清水还是混水,不敢蹚。 创建文明生态村具体到一家一户来讲,可能要损失点个人利益,一家一户的具体问题不解决,你说得天花乱坠,不碰群众的心思,他就敢站出来顶牛,有几个顶牛的,工作就没法开展。这次文明生态村创建,南沟门拆了88间房,涉及全村三分之一的户,南沟门干部的做法是,一户户上门做工作,听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一间房给多少钱合适,拆房的石头怎么作价,没房住的如何安排好,拆了厨房怎么做饭,等等。群众心思摸清了,想事就碰群众的心了。根据大家意愿,每间房补偿500至600元,拆房的石头村里出钱买下,没有住房村里帮助找住处,并另划宅基,没了厨房做饭的,村里出钱买液化气。这样做,既从集体利益出发,又顾及村民眼前利益。村民们说,咱为了集体,集体也没亏待咱,为啥不支持村里的工作? 南沟门村干部眼中没有刁民两个字眼。有个别村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提一些不合理要求,那不能怪村民,原因是干部没有给村民讲清利益关系,事情处理得不碰他的心。有位村民提出要村里赔偿修街时占他家的一块旧宅基,按理说,这个要求是过分的,因为宅基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不得买卖,再说他家的新宅基集体没要他一分钱。有人说这号人不用理他。王德英说不能,因为少一个人的积极性,就少一份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支持,人家思想背着扣,说明咱工作没到家。他与另一位干部到这位村民家,谈得很投机,把政策给人家一摆,这位村民连说想通了。自从那以后,顺了心的他捐款往村民头里跑,出义务工也往前边站了。本报记者马国胜黄清标 刘秀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