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童星:被高考改变的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8:46 现代快报

  编者按:十年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无数学术权威成为批斗对象,有的甚至被关在牛棚中迫害致死,一大批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广大农村去接受“劳动再改造”。这场浩劫湮没了无数年轻人知识报国的梦想,更让“知识无用论”甚嚣一时。邓小平在1977年力主的恢复高考政策,让无数中国青年重新找回了梦想,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通关大道,更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持续发展积累了深厚的人才储备,把中国拉回到了知识兴国的正确道路上来。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十分感激邓小平恢复高考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个转折点,也许我不会成为一名学者,也许自己还是一名工人,可能还要靠力气大小来衡量自身的价值。”———童星

  从1967年到1977年,童星在扬州市宝应县作为知青下放近10年,他抛却了考北大的梦想,甚至认为自己会在农村待一辈子。没想到在远离校园近10年后,高考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和部署下恢复,又一次对知识青年敞开了求学大门。

  1978年春节后,童星刚刚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当时江苏省高教局副局长突然造访,又是找他谈话又是勉励他学习,童星当时怎么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副局长独独对自己这么关心,后来才搞明白自己是江苏省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文科高考状元。27年后,童星成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他虽然不相信“命运”的说法,却依然十分感激邓小平给他的事业带来转折点。他以一句由衷的“邓小平了不起”来表示对伟人的敬意。“知识无用论”下的知青

  童星在扬州市宝应县乡下插队的近10年是“知识无用论”盛行的年代,1967年下乡,他独身一人带着弟弟在宝应县乡下干活,他当时根本不认为自己读到高中的学问有什么用处。

  童星在农村劳动了3年多,又在公社下面的基层供销社工作了6年,“最苦的时候就是下地耕犁,踩着一脚的玻璃瓦碴犁地,经常是两条腿都是血淋淋的;然后就在基层供销社站柜台,除了毛皮、棉花之类的没有卖过,什么都卖过。”回忆起知青的日子,童星感慨万千:“当时真觉得自己很没用,读了一肚子的书,却什么都不会做。”

  即使在“知识无用”的年代,童星依然希望通过已学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1976年底,童星甚至尝试着参加了江苏省当时“粉碎四人帮”之后成立的写作小组,但他依然只是个工人的身份。又一次尝试失败后,1977年童星在宝应家中过完年再也没有回到南京。恢复高考带来新希望

  同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1977年10月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这个决定把考生范围放得很宽,66届、67届、68届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可以报考高等院校。

  1977年国庆节后,童星在县委办公室翻一摞党报时,看到了一条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的童星是1967年的高二学生,他符合所有的报考条件,这条消息让他回想起高二时憋足了力气想考北大的梦想,他迅速找县委办公处和供销社开了2份证明。思想上的疙瘩解开后,童星赶在报名截止的前一天报名。

  童星当时还不知道邓小平为恢复高考所做的工作,但是从“进口纸”印刷的卷子和当年冬天进行的高考中,童星体会到这个立志恢复高考的领导人十分有魄力。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状元

  知青下乡后,童星只把自己当年的理想埋在了心里,他没想到自己在10年后还能重回校园,而且在校园里奋斗了半辈子。

  1977年底,文革十年积累起来的570万考生齐齐坐到了考场里,童星说当时真的认为“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读大学固然是报效国家的好方式,但读不成大学,在别的岗位上照样可以为“四化”作贡献。结果当年22万多名考生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童星是其中幸运的一员。400分满分的试卷童星一下拿了386分,其中数学满分,政治99分。1978年,又是新年的时候,童星接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在一次江苏教育系统的内部会议上,江苏省高教局副局长很郑重地宣布:“这次江苏的文科高考状元是苏北一个县供销社的职工”。

  在第三个孩子落地11天后,童星到南京大学报到,爱人很理解地支持他到南京上学。童星说,当时并没有感觉“高考状元”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这个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让童星在而立之年改变了“知识无用”的看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专业学好。小平给了我生命转折点

  1982年,童星从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直接留校教书,这一教就是20多年。现在回想起20多年前的那次高考,童星感到“十分感激邓小平,如果没有这个转折点,也许自己不会成为一名学者;也许自己还是一名工人,可能还要靠力气大小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或者是通过其他的学习渠道真正成为一个干部”。

  他说,他以前常回插过队的农村,在从前他以力气来赚个温饱的地方,他还能看到很多鲁迅笔下的“润土”。以前和童星一起插队的一批人,有很多通过学习后成为大老板、大干部,但是更多的则成了下岗工人,或是一辈子靠土地吃饭。童星不想对“命运”发表什么看法,但是他相信在他29岁的时候,小平给他带来的,是一个更能发挥他价值的机会。

  经过了1977年那次高考之后,童星又实现了从一天挣几毛钱到一家人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他见证了小平理论在江苏的实践过程。童星认为小平是用“个人的思想改变了全体人民”,而自己则是凭着知识实现了一生的重要转折。

  作者:快报记者 郝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