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邓小平指挥军队“消肿瘦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9:36 东南早报

  ———军事专家罗援谈邓小平与百万大裁军

  1985年,在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严重对峙的情况下,中国率先主动单方面裁军100万。这在国际军控裁军史上是不多见的,当时大国间的裁军都是反复讨价还价后的不得已之举,惟有中国未经任何外力胁迫,主动大规模裁军。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领导人正是邓小平。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著名军事专家、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罗援大校认为,邓小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中国军队走精兵之路的总设计师。

  军队建设历经曲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使军队建设步入正规化的轨道,同时也为了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解放军总员额由550万减少到400万。然而,这次整编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而被迫中断。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解放军总员额达到611万。

  1953年,解放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精简整编。经过两次精简,到1958年,解放军总员额压缩到240万左右。

  然而,20世纪60年代,为应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可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放军开始逐步扩大军队规模,到70年代,解放军总员额增加到61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

  据罗援回忆,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首先给军队提出的任务就是压缩规模,走提高质量的道路。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再一次重申军队要压缩规模,提高质量。

  1985年5月,邓小平经过长期而缜密的思考,作出了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重大决策,把军队总员额压缩到300万。这是中国军队在质量建军道路上迈出的重大步骤。

  “军队要忍耐几年”

  罗援认为,1985年,邓小平作出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是需要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的。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角逐正酣;国内一部分人仍认为“苏修亡我之心不死”,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此背景下,邓小平果断地决定裁军百万。

  这位大校认为,邓小平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科学的判断。他提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大战的危险在今后比较长的时期内可以排除。认为军队可以由盘弓卧马的临战状态转为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邓小平始终认为,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他曾经要求军队“忍耐几年”。他说:“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

  “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不够”

  罗援认为,以现代化为中心,是邓小平精兵思想的要义。邓小平曾坦承:“要看到我们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很不够,不要把自己的眼睛蒙住了。”“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因此,他提出了“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一度优先发展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给经济建设让路。但邓小平认为,这绝不意味着国防和军队建设变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他说:“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

  “解决问题要从‘肿’字入手”

  邓小平针对中国军队体制编制存在的弊端,突出强调“消肿”,要求解决军队臃肿的问题。在1975年领导军队整顿的过程中,邓小平将军队存在的问题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指出解决问题要从解决“肿”字入手。

  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和组织下,解放军于1980年、1982年、1985年连续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特别是1985年裁军100万,并相应地改革了军队的编制体制,为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罗援认为,邓小平领导的百万大裁军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它的战略效益日益突出。它的影响是跨国界的,是世界性的,如果中国这么个“大块头”不率先裁军,很难想象,其他大国敢于迈出裁军的一大步。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是跨越时空的,如果没有当年的“消肿瘦身”,很难想象,中国军队能有今天的腾飞。(中新)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